红色之旅
首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诞生地
在黄浦区梧桐成荫的复兴中路黄陂南路口,有一幢不起眼的石库门小楼,它就是又新印刷所旧址,《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就在这里出版,由此影响遍及大江南北。
《共产党宣言》中文版首版在这里印刷
1920年,陈望道被确定为中文版《共产党宣言》译者。他从杭州回到故里义乌,躲在分水塘村老宅的柴房里,借助《日汉辞典》和《英汉辞典》着手进行翻译。经数十天的艰苦奋战,他于1920年4月底基本完成翻译任务。此时,他接受《星期评论》编辑部邀请,前往上海参与编刊。抵达申城后,他又悉心对译稿进行整理。中文版《共产党宣言》译稿经李汉俊、陈独秀校勘,再返由译者改定,原先计划在《星期评论》周刊连载,但因该刊在1920年6月上旬已遭查禁,所以陈独秀决定用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直接出版单行本。
不久,陈独秀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建立又新印刷所(名称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由郑佩刚负责。它设于上海辣斐德路成裕里12号(今复兴中路近顺昌路西南一带),系一幢单开间三层旧式石库门住宅,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顶层有晒台,底层有天井,青砖清水外墙镶嵌红砖带饰,石料制成的门框、乌黑的木门显得厚实。郑佩刚在此安置一部旧印刷机,并将熟悉印刷技术的妻子从广州请来,又招用几位熟练技工,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很快就在这里进行。
最早的红色印刷机构
在1920年8月17日之前,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由又新印刷所印出1000册,该书竖排平装,小32开本,共56页,用5号铅字排印,封面为浅红色,有马克思半身坐像,印着“马格斯(即马克思)安格尔斯(即恩格斯)合著”和“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等字样。因排字工人的疏忽,封面上“共产党宣言”被误印成“共党产宣言”,这为以后鉴别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初版本提供了依据。9月,为满足读者需求该书再版,仍由又新印刷所印出1000册,并纠正封面书名的排字差错。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把《共产党宣言》第一部中文译本寄给各地共产主义者,它在建党过程中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
又新印刷所作为最早的红色印刷机构,还印刷了李汉俊译的《马格斯资本论入门》和陈独秀著的《政治主义谈》等书,均由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1921年2月,印刷所因承印《新青年》《正报》等进步刊物被迫关闭。
随着岁月流逝,又新印刷所印的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初版本存世仅12册,但上海一地便有5册:上海图书馆、上海档案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各珍藏一册。这也彰显了申城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展出100本《共产党宣言》
作为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阵地,又新印刷所被保留至今。2021年6月,黄浦区完成了又新印刷所旧址的修缮展陈工作,《“永恒的灯塔”——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又新印刷所旧址史迹陈列》向公众开放。
又新印刷所旧址内,陈列了一部20世纪20年代手扳式印刷机复制品,展出了100本不同语种、不同年代版本的《共产党宣言》真品,它们由苏州市蔡琨先生无偿提供展陈使用。参观者还可以通过智能屏互动、原文摹写、音频收听、多语种朗读等项目,多维度感受《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相关理论。
文_西门 图_范筱明 制作_风起
上观号作者:旅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