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成真!戴上这顶神奇的帽子,就能用“意念”操控动作!

戴上“脑电帽”、连通特制“手套”

操作者就可以

用意念控制手部的精细动作

这不是科幻,而是现实中的科研创新成果——针对脑卒中患者研发的一款基于脑机接口的手功能主动康复设备。

系统由脑电头盔和外骨骼机械手两大核心模块组成,通过采集患者的脑电波信号解析患者的运动意图,通过无线通讯模块控制外骨骼执行抓握动作,从而帮助患者实现手功能的主动康复训练。

记者了解到,2017年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约200万,且发病率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往往伴随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无法做到生活自理,给个人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生活负担。

而目前,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还是依靠康复治疗师进行被动治疗为主。被动康复治疗周期漫长,患者容易失去耐心和信心。并且,我国的康复医疗资源十分有限,平均每20万人享有1名康复治疗师。

脑机接口技术是我国脑科学计划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在神经康复、神经管理、疾病诊断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念通智能研发的脑电帽就是专门针对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而设计,采集的脑电波信号主要来自患者的运动体感区,用于驱动上肢运动。这款产品的出现为国内稀缺的康复医疗资源和中风患者带来了一丝曙光。

与脑电帽连通的外骨骼康复手能够完美贴合不同尺寸的手掌,重量仅为310g,大大降低了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负担。

通过脑电帽采集患者的脑电波,并解析患者的运动意图,借助外骨骼康复手辅助患者进行手部抓握训练,整个训练过程完全由患者的自主意识控制。

研发这款设备的上海念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入驻于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产业园,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盛鑫军教授于2016年将自有知识产权从交大转出,与学校等签订《关于生机电系列科技成果自行转化的合作协议书》,开展后续研发与转化。该项目也是闵行加强区校联动,将科研院所等科创资源的“聚宝盆”真正转化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动力源”的典型代表之一。

目前该设备已在上海华山医院开展了数百人次的临床测试。结果表明,参与脑机接口治疗的患者在接受4周康复训练后,其手功能fma量表平均分从干预前的31分提高到了干预后的38分。相比之下,对照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后fma量表仅提高1分。目前该设备在沪上部分医院康复科或是康复医院开展应用。未来,随着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完善,患者有望通过租赁等方式将产品带回家中,自行训练。

下一步,闵行将积极贯彻落实《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通知》、《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1-2023年)》要求,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先试,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打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持续促进本区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成果转化引领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记者:郭莹

编辑:何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上观号作者: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