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 一个日本导演在中国拍纪录片的故事

《竹内亮:镜头下的真实中国》

作者:【日】竹内亮

编者:黄立俊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的拍摄手记,记录了竹内亮从日本移居中国,并坚持用外国人的视角客观记录中国故事的点滴。书中以竹内亮的纪录片作品为主线,通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南京抗疫现场》《好久不见,武汉》《后疫情时代》《华为的100张面孔》《走近大凉山》等一系列作品,展现了竹内亮眼中的真实中国。

人/物/介/绍

竹内亮,日籍纪录片导演,出生于日本千叶县,现居中国江苏省南京市。2002年,竹内亮为拍摄纪录片《麻将的起源》而第一次来中国,2010年又来中国为nhk拍摄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2013年8月和妻子移居中国南京,随后在南京大学学习。因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移居南京8年、讲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日本导演竹内亮,在中国积累了大量的人气。

自称是“非典型”日本人的竹内亮自小就觉得日本人与人的距离过于疏远,很难热闹,也不容易沟通,做朋友更困难。他热衷“给别人添麻烦”,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互相帮助,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拜托别人帮助我,他们遇到困难我也愿意帮助他们。”这大概能解释竹内亮对中国的喜爱。

移居南京后,他有机会更为深入地理解中国,虽然很多观点也发生了变化。“中国太大了,人与人,地方与地方之间差异很大,所以很复杂。”竹内亮认为。但他也意识到,只有真正住在这里,才能真正读懂中国。许多人是因为不了解,而误解这个复杂又迷人的国家。至此,便开启了一场场新的记录之旅。

内/文/节/选

请记录下我的故事(节选)

2020年6月1日,我们拍摄团队到了武汉,但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我们第一天的拍摄内容竟然是“吵架”。

我们事前在微博上做了那波征集后,一共有100多位报名愿意成为我们的拍摄对象,但我们的计划是最多只能拍摄10个人,所以就一定要从里面进行筛选。我们安排了四名团队成员分别给这100多位志愿者打电话进行采访,了解他们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实际上,因为这些志愿者都是生活在武汉的人,因此他们的故事对我们来说,都是有意思的,但很遗憾,我们必须有所取舍。

既然要做取舍,那做选择的标准就很重要了,这也是我们进入武汉第一天团队内部争吵的最主要内容:100多人的名单,我们到底拍谁?团队里的成员,包括编导、摄像,还有我,我们都对拍摄哪些人物有着自己的想法与计划。最后,我们的意见分成几类,大家各抒己见,一直在争论到底应该拍哪些人物。

竹内亮在武汉老城走街串巷

不过最后还是我做出了决定,我始终坚持一件事情,就是要按照“外国人也想看的人物”来给拍摄对象分类,因为这个纪录片不仅是拍给中国人看的,未来肯定也要放在网上给外国人看。在这个标准下,我们列了一个拍摄计划。

我们首先找到的是一位曾经每天去华南海鲜市场采购食材的日料店老板,他叫赖韵。事实上,在2020年疫情发生之前,武汉这个城市的知名度在国际上并没有很高,日本人一般说到中国的大城市,只知道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湾等,但疫情发生之后,不光全世界很多人知道了“wuhan”这个城市名字,甚至连华南海鲜市场这个地方都变得很有名,所以站在“外国人也知道”这个标准上,我选择了这位对华南海鲜市场非常熟悉的日料店老板。赖韵曾在日本留过学,后来选择自己创业开日料店,疫情前他几乎天天去华南海鲜市场采购食材,疫情来了之后,海鲜市场关了,卖食材的店家搬了,武汉许许多多的日料店倒闭了,对于他来说,虽然很难,但他还是选择了坚持下去。所以我想,他肯定有很多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

我们把赖韵作为第一位拍摄对象,第一天就跟着他拍他一天的生活轨迹,中间穿插一些采访,然后第二天再用同样方法去拍摄第二位对象,然后第三天、第四天,我们选择严格按照时间线来编辑我们的素材,这也是这次拍摄的理念:强调真实感,尽量去除掉刻意的东西,不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也不刻意追求感动。这是我们在进入武汉之前就定下的规则。

做过视频内容剪辑的人都知道,一般做纪录片,素材的顺序是会变换的,比如第一天拍到好的素材的话,可能会把它剪辑到视频的最后部分,然后把相对一般的素材放在前面,这种剪辑手法是很正常、也很常见的,但我们这次明确严格按照时间的推移来剪辑我们拍摄到的素材,因为这样会避免刻意剪辑,做到更真实。我们一开始就明确了,这部纪录片想传达的最重要的东西叫“真实”,而不是所谓“感动”,虽然我们也知道这样的纪录片“感动”也是需要的,但相较而言更需要“真实”。

到了开拍的第一天,赖韵老板见面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震撼到了我。他看见我,向我走来,然后伸出手要跟我握手的时候,他说:“你好,我做过核酸检测了,没事。”现在可能全中国老百姓对于核酸检测这个事情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在2020年6月那个时间点上,核酸检测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真正体验过的人也并不多,更不用说在跟人握手打招呼的时候主动提及,而那位老板的那句话瞬间提醒了我:武汉人会把自己已经做过核酸检测这件事情挂在嘴边,为了让别人放心。我当时真心觉得,武汉人真不容易啊!

我们进入武汉之前,准备了很多物资,比如口罩、护目镜,但真的到了武汉之后,我们发现,气氛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紧张,武汉人给人非常轻松的感觉,所以我很自然地以为应该一切都已经恢复正常了。但赖韵告诉我们,其实疫情还是给武汉带来了非常大的打击,武汉封城之后,不少餐饮店都倒闭了,我们拍摄的过程中也的确看到很多地方店门都关着,或者贴着一张转租的告示之类。赖韵告诉我们,很多原来在华南海鲜市场做生意的商贩都搬到了比较郊区的新地方,然后他带着我们去新的市场拍摄,在拍摄新市场的时候,我就从外国人可能比较关心的角度,问一些摊贩“你们吃不吃蝙蝠”?他们说:“我们才不吃蝙蝠,长江有那么多好吃的鱼,谁吃蝙蝠啊!”他们告诉我,华南海鲜市场有几千个商家,可能就只有一家卖野味。

整个拍摄过程本身还算比较顺利,但意想不到的是,拍摄工作还剩最后两三天的时候,我突然病倒了。当时是凌晨1点左右,我感到肚子特别疼,疼到我当时觉得自己肯定要死了的那种程度,然后同事叫了救护车把我送到了当地的武汉协和医院,我知道那里也是在疫情期间承担了救治新冠病人工作的重点医院。

到了医院之后,我还是疼得不行,手一直在发抖,呼吸也变得很急促,这种感觉我从来没有过,我好几次觉得可能这次真的要死了。但因为当时是凌晨,急诊室里只有一位值班医生在,却要面对很多位来急诊的病人,没有办法,只能排队等着医生来给我医治。我一边忍受着剧痛一边等着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当初武汉封城的时候,或许有许许多多的武汉人就跟我现在的情况一样,一方面忍受着病痛和恐惧,一方面要等待已经饱和的医疗资源能够轮上自己的时候。那该是一种多么无奈和无助的感觉啊!我在那个时候有了一种更为真实的体会,不得不再次感慨,武汉当时真的太难了。

资料: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编辑:段鹏程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