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第七届大会首次在沪举行

7月10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第七届大会暨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会议在上海开幕。此次会议的主旨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于2014年成立,已连续7年举办行业大会,此次会议是首次在上海举办。自2006年年底推出“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以来,已有近4000名心理行业从业人员加入该注册系统。

本次大会采取线下与线上线上同步的方式进行,大会云集了1500余名国内外从事临床心理学、精神医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作等助人工作者参加。

开幕式上,大会组委会主席、首批注册督导师、第四届工作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党委书记、临床心理科专家孟馥介绍:“随着健康中国行动全面启动、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不断深入推进,此次大会希望以此进一步提升行业从业者作为助人者的专业性和使命感,以此为平台交流和探讨在当前环境中从业者应该如何践行社会责任、践行心理行业从业人员的初心与使命,以满足我国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规范的发展要求,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进入21世纪以来,心理健康已逐渐成为健康中国和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心理健康服务仍存在制度性短板。”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主任委员谢斌介绍了心理健康服务制度化建设的“上海模式”,上海在国内率先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包括政策法规制定、管理创新和实践积累。随着各种制度措施有序推进和落实,将对全国各地规范管理心理健康行业带来一定的启示。

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创始成员之一、同济大学医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院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赵旭东提到:“国内有上百万人有‘心理咨询师证书’,但仅有几千位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助理心理师、注册心理师和注册督导师。要有足够好的资质、经历才可以申请注册。注册系统有导向性,就是要为心理咨询、心理咨询领域树自律标杆,为国家规范管理摸索标准。”

同时,委员会致力于《心理师法》立法提案,推动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学历教育建设;启动心理督导师注册的特殊申请办法、增加了申请制的注册心理师、助理心理师的申请途径,申请时间由每年一次增加为每年两次,特别推出了疫情背景下优秀人员的注册渠道,专业队伍快速发展。

栏目主编 张琪

责任编辑 倪莉琪

图片来源 受访单位供图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