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港挥洒教育热情的全能“真姐” ——记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党支部书记王天真

王天真人如其名。1978年出生的她,一张娃娃脸,满眼的笑意和略快的语速,透着年轻和率真。但是,她的教学和科研成绩,却绝不“天真”,而是有着足够的深度和高度。

在攻读研究生期间,王天真就对学术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智能信息处理和故障诊断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上海海事大学教学后,她又为学生们带来了别出心裁的课堂,培养出一大批创新人才,与此同时依然能接连推出重要科研成果。在忙碌的教学和科研之外,她还把自己的专长惠及更多临港孩子,持续开展科普活动,为临港的教育贡献力量。

出色科研能力获国际认可

2008年,王天真在法国结束博士后回国,回到她的母校上海海事大学成为一名老师。在此之前,她在上海海事大学师从汤天浩教授,连续攻读了硕士、博士,研究方向一直是智能信息处理与故障诊断,应用于港航装备和海上清洁能源发电系统。

“我的研究类似于给机器看病。”王天真解释。通过对海量数据分析后,王天真首次提出了系统非稳定工况故障诊断的概念,并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开展适于系统非稳定工况的故障检测和分类诊断方法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项目支持,产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加拿大kamal院士在第39届ieee工业电子学会年会高度评价“非稳定工况的故障诊断拓宽了故障诊断的研究范围”。她当年也获得故障诊断专题的best paper。

王天真将相关研究应用在港航装备智能监控以及海上清洁能源发电系统的健康监测中,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她本人也被法国一级研究所irdl所所长邀请,担任该所的兼职研究成员和博导。去年,受国家自然资源部委托,王天真又联合三峡集团上海设计院开展“舟山百兆瓦级海流能发电场选址及预可研”项目通过验收,为十四五国家能源规划的决策提供依据。王天真说,这些研究,也可以为临港的智慧港口建设、产业园区的智能制造提供故障诊断方面的技术支撑。

如今,她发表了100多篇论文、授权20多项中美发明专利、出版了5部专著,还曾获得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一等奖等奖项。

十几年里,在与法国多所高校学者的学术交流中,王天真还从巴黎南大等名校引进4名上海高端人才来到上海海事大学工作,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聘请法国教授学者30多人次为上海海事大学的学生上前沿课程,指导研究生。与法国3所大学建立了研究生培养合作,为工程硕士海外实习搭建平台。

由于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她还被推选为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党代表,并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用生命影响生命

除了自己科研出色,王天真也带出了一大批出色的研究型创新人才。

在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有一个王天真负责的“智能车”创新活动实验室。实验室内,除了两排桌椅和电脑,中间偌大的空地内全被铺设成了赛道。

一群学生饶有兴致地在电脑上设计着自己的作品。这些学生,都是王天真和同事一起辅导的来自各个院系的智能车爱好者。

王天真说,指导学生是自己的兴趣。“在法国时就发现那边的研究生毕业前都要动手做出一个装置,觉得这种做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好。”

于是,她从2008年就开始指导学生们参加智能车、无人机等竞赛,利用节假日指导他们设计安装调试,并探索出一套“四阶段竞赛训练”方法,十多年里已培训指导近千名学生参加科创竞赛,200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她本人也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参加创新活动实验室的大三学生桑晓夫,从大一就开始加入,至今已经是第三届了。“我对智能车很感兴趣,而且在王老师的实验室发现以前学的东西是知其所以然但不知其然,就是知道原理,但不知道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到这里发现自己可以把原理变成现实,书本上学的东西更容易也更牢固地记下来。”桑晓夫说。

而且,他觉得,王老师不像大家印象中老师高高在上的样子,而是像大家的朋友一样。

对于教学,王天真一直遵循的理念是用生命影响生命。她一直说,上课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种享受。她手把手指导学生们设计安装调试,严谨态度教会学生踏实做事,且注重知识引导与交流,促成团结协作的组员相处模式,一声声“真姐”,则道出了温暖的师生情。

同时,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课程和科创竞赛深度融合,把大学生们的科创竞赛作品和她的科研成果做为教学案例融入课堂,而且每年更新案例,提高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这样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又为科创竞赛提供基础知识。

她的课,曾获得上海首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的第一名。她建立的“基于《微机》类课程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也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除了在大学里传道授业解惑,王天真还挤出时间,积极参与创办临港儿童大学,为青少年走上讲台科普人工智能知识、组织科技夏令营、指导创新创意项目等。上海9所中小幼学校、少科站数千学生受益,40多名中小学生获国家级奖项。

“临港现在成为新片区,临港孩子们的教育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但我还是愿意发挥自己的一点作用,给喜欢科技创新的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机会。”王天真说,“也相信临港的教育未来将越来越优质化、国际化,与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的定位相匹配。”

栏目主编 许素菲

责任编辑 刘婉鑫

摄影 赵祺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