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 这些古代舆图,将颠覆你印象中的“地图”概念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全十卷)

饶 权 李孝聪 主 编

张志清 钟 翀 副主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3年,马王堆的发掘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这天,在从三号墓椁室东边厢取出的一只漆奁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叠仿佛稍稍触碰就会碎一地的帛片。仔细观察后,帛片上隐约可见的墨迹让考古人员感觉到了它们的不一般。

为了还原它们的本来面目,这些帛片被送往故宫博物院,交由这里的专业修裱技师进行揭剥处理。经过反复拼接,人们发现这竟是一幅古地图。

修复后的《地形图》。图片来自湖南省博物馆官网

根据墓主人下葬的时间推断,这幅古地图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图上所绘主区为汉初长沙国南部8县(道),即今湖南南部潇水流域、南岭、九嶷山及附近地区,邻区是汉初南越国的辖地,约相当于今天的广东大部分和广西小部分地区,因而被命名为《西汉初期长沙国南部地形图》,简称“地形图”。

图上绘有山脉、河流、居民地、道路,但经测算,图上所绘河流骨架、流向及主要弯曲等,均和现在地图大体相似,所绘山脉座落、山体轮廓、范围及走向也大体正确。这些说明,它是一幅经过科学测量、计算而绘制的地图。该图翔实的内容、科学的表示方法,都超越了以往人们对古代地图传统的概念。

当然,古代地图给我们的惊喜绝不仅于此,这一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精品库,看一看那些颠覆我们对我国古地图认知的“山川名胜舆图”吧!

彩绘|山水版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

全图共分七个折页,沿上山水道徐徐展开。图中以山水画法详细地描绘了武当山上的建筑、山峰、道路、桥梁等,色彩鲜艳,绘制精美,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身。

在这类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山水画的痕迹,这类舆图,不仅是记录数据的地图,还是可以卧游其中的山水图,可以看到水面的船只,岸边的游人。

长江名胜图(局部)

有时,为了完整表现整个地形,比如这幅长江名胜图,仅图像部分就长达1121 厘米,不仅详细描绘沿江景观,而且细致表现了西起湖北石首,东抵江苏江阴长江水道状况,有助于今人研究长江水域的景观演变与航道的历史变迁。

长江名胜图

上面的局部图只是全图的一小段(红色框处的部分),如果你也想细细品味这幅超长画作,那么这套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绝不容错过。

全书作品图片全部由国家博物馆提供,扫描时采用最新进口扫描技术,以600dpi高清原大扫描。印刷时,采用国内最高精细、超常规的350dpi的超高规格四色印刷,选取170g进口特种纸。保证了全书超高规格的图片印刷质量。

描金|山水版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

西湖胜景图(局部)

与传统地图相比,这幅风景名胜图更像是一幅写实的山水画,既不标注地名和景点名称,也不在意道路水系,而着重绘制清末西湖的一时春色。黑底之上,金色线条绘制亭台楼阁,灰褐色颜料绘制低山丘陵。山间斑驳的蓝緑色表示树木草丛。画面上,红墙、绿树、彩船、白马点缀其中。

石刻|分景版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

关中八景图

关中八景图(局部)

还有的古地图采用分景图绘的方式,以解决空间的约限,全面地展示不同季节、不同时辰、不同气候、不同区域的景物情况。这就是古代常以“八景图”“十景图”来表现某地景观的用意。

木刻|墨印版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

东南第一大九华天台山全图

图中包括了对于山体的整体和细节性描绘,是一幅山体轮廓和建筑道路相结合的山岳舆图。其内容详细丰富,作者较灵活地运用了阴刻和阳刻,以阳刻表现山体轮廓,阴刻表现建筑物等,图中还以各类植物点缀装饰。特别有趣的是创作者根据地点名称,将某些地点形象化,比如局部图中的“加官峰”被画成了一个官员的形象,“烛峰”被画成了蜡烛的样子。

全图采用计里画方的方式,每方折十里,相对精确地绘制了清代晚期洞庭湖湖面,及汇入洞庭湖的支流、湖心岛洲、港汊情况,并详细标注此区域内的各级行政建置和河流岛洲名称。

作品严格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图向,并在四个方位标注。在地图的左下角,另绘图例和比例尺。虽然绘图方法仍是传统的计里画方,但这幅地图已经满足现代制图的三要素。因此,《洞庭全图》是传统地图向现代地图过渡的代表作品。

如果你还想看看更多别致有趣的古代地图,上海书画出版社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不容错过哦,这是一本汇集了百件秘藏画卷,集结了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方研究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的《集成》。

资料: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辑:徐诺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