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师在上海】邬达克与上海的不解之缘(下)

建筑是城市的名片,它是每一座城市文化灵魂的积淀,也张扬着每一座城市独特的精神和态度。20世纪初的上海已经是国际建筑师的创作舞台,中国建筑师和外国建筑师共同创造了诸多优秀的建筑,使上海的近代建筑呈现出明显的国际性。

提到“邬达克”,人们或许不太熟悉,但说起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那些沪上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上海市民一定不会陌生,这些都是邬达克留给上海的建筑精品。

曾经的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

△ 国际饭店旧照

1934年12月,几乎是美国30年代摩天楼直接翻版的高达83.8米的国际饭店落成。上海国际饭店共24层,建筑位于上海南京西路,平面布置成工字型,立面采取竖线条划分,前部15层以上逐层四面收进成阶梯状,造型高耸挺拔。

△ 国际饭店现状

真光大楼

△ 真光大楼现状

真光大楼位于圆明园路209号,原为中华浸信会办公大楼,是一栋具有宗教色彩的建筑。后来此教会机构出版了题为《真理之光》的刊物,大楼遂取名“真光大楼”。真光大楼落成之后,邬达克将邬达克打样行迁入真光大楼顶层的801室。

△ 真光大楼现状

建筑坐西朝东,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1930年竣工。整幢大楼立面造型和与室内设计均表现出强烈的艺术主义特征,深褐色的面砖和竖线条的处理,层层收进的顶部造型,带有哥特复兴的意味,反映出当时美国艺术装饰主义摩天楼的特色。

“绿房子”

△吴同文住宅平面图

吴同文住宅(今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1935年9月设计,1938年7月竣工。占地面积2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 吴同文住宅现状

作为邬达克在上海最后的代表作——“颜料大王”吴同文住宅,当时享有远东第一豪宅的美誉。这幢坐落于北京西路铜仁路交界处的建筑,仿佛一艘巨大的航船,通身绿色,老上海人称它为“绿房子”。

该建筑也是邬达克现代风格的重要代表作,是上海近代花园洋房中的经典。建筑总体布局紧凑合理,与基地完美结合。该建筑曾被当时《中国月刊》誉为“整个远东地区最大最豪华的住宅之一”。

△邬达克

来源: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上观号作者:房可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