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号桥碉堡、明强小学都“搬”来这里了!

七号桥碉堡搬到室内了?

明强小学也转移了?

……

近日,七宝居民发现,文体中心一楼大厅“秒变”红色根据地,行走其间,似乎穿越到了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据悉,这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推出的“七宝红色记忆展”,主要以七宝解放前期为时间背景,通过生动逼真的历史建筑、图文并茂的资料展板,带领参观者聆听革命战争年代的声音,感受革命先烈的力量。

沿着青石板小路走近明强小学,

仿佛听见了朗朗的读书声;

路过沈家巷的村民小院,

似乎看见了村民的质朴生活;

走到北大街23号,

宛若听到了店铺里的叫卖声;

驻足七号桥碉堡前,

好像看见了枪林弹雨的激烈战场。

记者了解到,“七宝红色记忆展”展示了明强小学、沈家巷、北大街23号、七号桥碉堡等七宝抗战期间的四处革命要地,展览为期2个月,即日起至7月31日。

明强小学:红色交通站

1928年秋,中共地下党员盛幼宣、杨逸菲调入明强小学。1929年1月,奉贤庄行农民武装暴动遇挫后,陈枕石、钱芬奉命转移到明强小学。1930年秋,参与暴动的泥城小学教师姜文源、姜文奎、宋振昌先后转移到明强小学任教。七名战友相聚在此,尽管环境险恶,不宜张扬暴露,这里依然成为红色熔炉,吸收校长郑茂如、女教师黄竞之、农民陈金生等成为革命新兴力量。1932年秋,七宝地区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在明强小学正式成立,由姜文奎担任书记。

1942 年初,上海“教委”系统中共党员陆康常担任明强小学校长。他安排中共地下党员沈康成、彭宝庭、陆蕴玉、张绍圻、沈逸文等先后来校任教,使明强小学成了抗战时期七宝地区的红色堡垒。1947年又有中共地下党员唐伯鸣、冯德明、鲁实秋、朱培蓉、丁祥一等来明强小学任教。

沈家巷:红色联络站

1937年冬,杨家巷的杨国材(乳名杨毛)、徐寿昌等有意出头自建抗日武装。沈家巷的赵瑞卿鼓动乡民积极参与,汪家巷的丁关兴投身其间,共同组织起一支数十人的抗日武装队伍(人称“杨毛部队”)。

1939年4月,中共青浦工委派朱敏中到七宝地区,沈家巷成为落脚点,赵瑞卿家中成为路南区委的秘密活动点,并设立地下印刷所。赵瑞卿经朱敏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照顾往来游击队员生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北大街23号:红色联络站

1940年3月,25岁的七宝人郭建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按照上级党组织的决定,他在七宝镇北大街23号开了“泰德祥”店铺作秘密联络站,以“老板”身份作掩护,为游击队、新四军运送药品和抗日宣传品,配合党的武装斗争。

1946年8月,七宝地区重建中共党支部,郭建春任书记。党员们以办学的合法形式,在明强小学办义务民校、建校友会,在北大街茶楼上办文娱活动室、书刊阅览室,开展组织群众和宣传革命的工作。1948年8月,七宝镇青年联谊社创办《七宝青年通讯》。9月17日中秋节,举办一千多人参加的文艺晚会,产生重大社会影响。

七号桥碉堡:生死决战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挥师南下,剑指上海滩。国民党守军在七宝地区修筑起34个碉堡,并以“射界内无障碍”为名,将500米范围内的住户强行驱走,将所有建筑物以及竹园、树木全部消除,制造无人地带。七宝地区被烧房屋达820多间,激起强烈民愤。

为了加快工程进展,国民党守军强征当地民工上工地。中共地下党组织郭建春、赵瑞卿等串联五十余名正副保长,发动“为民请命”活动,各村用各种借口,以不派工、少派工、只派女工或童工等方式坚持抵御筑碉堡。赵瑞卿以“为大儿子操办喜事”,拖住四邻八村劳力。国民党驻军头目恼羞成怒,派兵冲进赵家,将赵瑞卿硬拖到两三里路外的小涞桥天主堂,一路上惨遭毒打,不治身亡。

上海战役在上海外围打响后,七宝地下党支部组织力量实地观察地型,掌握道路、桥梁、河道等情况,并收集国民党驻军番号、人员、武器装备和义务警察的编制人员、动态等情况并写成材料,绘制地图转交人民解放军。

1949年5月19日零时二十五分,解放军27军80师239团向七号桥碉堡发起攻击,因遭国民党守军顽抗而受挫。5月21至23日,239团四营奉命连续向七号桥碉堡发起攻击,又遭到国民党交警第十一总队顽强抵抗。于是,他们采取迂回战术,一举攻克两侧阵地,越过蒲汇塘,迫使守军处于腹背受敌之势。激战三昼夜,解放军终于攻克守军防线,打开了上海城区的西大门,大踏步向“大上海”进军。

七宝红色记忆展

展览地址:七宝镇文体中心(沪松公路450号)

展览时间:即日起—7月31日8:30-17:00

记者:陈美玲

通讯员:人文七宝

编辑:陈美玲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上观号作者: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