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设计案例之黄桥村(1)——概况

上海按照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建设“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的目标,积极探索适应本市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我们总结、提炼了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土地利用和规划建设方面的探索经验,希望这些经验能够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的村镇及部门提供启发和借鉴,共同将乡村振兴工作推向新阶段。上期给大家介绍了宝山区塘湾村,在接下来的推送中将为大家介绍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松江区黄桥村的相关情况。

村庄简介

黄桥村是泖港镇辖村,地处上海市浦南“三农”工作试验区核心区,西临黄桥港,向北毗邻黄浦江,位于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是传统纯农地。黄桥村的村域面积为3.29平方公里,总户数581户。2018年黄桥村被列为上海市乡村振兴和宅基地改革工作“双试点”以来,重点探索农村宅基地改革、农民集中居住,打造产业融合型的松江浦南“新江南田园”,素有“浦江第一村”的美誉。近年来先后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村、第四批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全国特色村(绿色村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上海市楹联第一村、上海十大"我最喜欢的村庄"等美誉。

村庄概况

区位特征

位置:位于松江区泖港镇中西部,东靠g1501高速公路,南及叶新公路,西至黄桥港,北枕黄浦江,位于园泄泾、斜塘江和横潦泾(黄浦江上游)的交界处。

区位图

创新亮点

√利用现有资源,培育二产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产村融合发展。盘活4.57公顷产业用地,与临港松江科技城合作开发建设,打造科创研发产业园,引进优质企业。

√确立了拥有宅基地资格权村民的分户标准、有偿退出机制,完善了农户参与平移的补贴机制,建立了村庄规划修编的“民主参与”机制、建房审批分配的“公开透明”机制、建房施工安全监管的“自治监督”机制,创新了住房贷款机制。

√实行家庭农场制度,农田由村民流转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后,统一承包给5个家庭农场种植水稻,双方签订承包合同,每亩土地年租金为500市斤稻谷的收购价,水稻种子由区里统一提供,购置农机国家和地方补贴60%,产出的稻谷由国家粮库统一收购。

历史文化与风貌

自然资源

黄桥村拥有460亩涵养林,人造林中有上海各界市民踊跃种植、精心呵护的近十万株各类植物,更有农庄最新引进,采用现代最新科学栽培技术种植的2千余株古树,其中各类名贵品种桂花树400余株,水杉、冷杉、金合欢、梧桐等树种达300余种。

整体风貌

特色风貌

村庄具有农村田园风光和江南水乡风韵,建筑色彩延续江南传统建筑风格,以灰白色调为主,黛瓦白墙,体现典雅而含蓄的文化特质。

水乡特色

策划及规划

策划

发展目标:

以生态保育、乡村休闲为导向,以现代乡村休闲旅游业为特色产业,将黄桥村打造成为上海落实乡村振兴、宅基地改革、精品村建设的三大示范基地。

规划

规划特色:

规划依托良好的景观资源,延续传统江南水乡的风貌,重点分批解决农民宅基地平移归并问题,一期先行建设64户,二期跟进386户,实现全村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产业链打造

实行“一产绿色发展+二产创新发展+三产融合发展+为农发展”的产业发展策略,发展都市田园全产业链,打造“田园综合体”。

空间结构:

规划重点打造“三轴、三带、四区”的空间结构。整个村域分为生态涵养林区、农业生产加工区、乡村旅游体验区和村庄居住社区。

规划结构图

土地资源创新利用:

以“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方式,规划改造占地4.57公顷的科创工业园区,与临港松江科技城合作开发建设。

规划布局农村新社区(x点)9.80公顷,预计可安置农户515户。农民宅基地平移归并过程中采取节地原则,理论计算宅基地节地率达到31%,老的宅基地进行退市、复垦。

打造“幸福老人村”,政府建设房屋等基础配套,社会养老机构负责运营,一期提供40余个床位,吸纳村里和周边的老人入住,同时村民也可以参与照料而获得相应报酬。

用地规划图

下期预告

下期将为大家讲述黄桥村宅基地迁并点首期示范项目,敬请期待!

上观号作者:上海规划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