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刘禹
作为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科创传播部的主任、制片人,又身兼两档科技节目的主持人,刘乙冰和朋友们兴奋地聊起中国的科技创新时,朋友们有时会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令人生气,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其实中国科技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多领域已经不比欧美差了。”她愤懑地说。
但转念一想,如果不是因为工作需要接触和了解了大量科学家和科创领域的头部企业,那么自己可能和那些圈外朋友也没什么差别。因此,她意识到科普的价值:“少年强则国强,对青少年的科学普及和正确引导尤为重要。”2018年11月起,她担任制片人兼主持人的高端科创访谈节目《未来邀请函》在东方卫视平台开播,成为全国卫视中唯一一档聚焦科创话题、讲好科创故事的高端访谈节目,收视率在国内名列前茅。
“做科普的同时,也是在被科普。”刘乙冰谦虚地说。
“先把自己科普清楚”
周六中午十二点,这是刘乙冰每周最期待的时间,因为此刻《未来邀请函》节目会准时和观众见面。
和屏幕里从容又自信的形象不同,刘乙冰在节目前期准备阶段经常很焦虑。“科技节目最难的一点,就是如何将晦涩的知识用公众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述。对我们文科生来说,每一个领域都是全新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先把自己科普清楚,再重新消化,向观众输出他们能够理解的内容,挑战非常大。”
刘乙冰带领的团队主要来自新闻和财经节目。面对专业性、知识性极强的科技话题,团队往往需要大量的前期阅读,一轮轮地探讨节目提纲和结构,再与嘉宾反复对稿交流,这才算完成录制前的准备工作。
对于录制每期节目的艰辛,刘乙冰深有体会:“科技领域涵盖的知识点太多了,有些词拆开每个字我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就比较头疼。比如说‘太赫兹’‘大地垂直探测仪’‘bim’等,这些词语的背后蕴藏着大量的科技知识,也都是以前没接触甚至没听说过的领域。”为了尽量消除自己的知识盲区,保证访谈顺利进行,她只能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资料,现在已经养成日常关注科技新闻的习惯。
收视率在全国名列前茅
为了让节目讨论充分并更接地气,每期《未来邀请函》都会邀请两位嘉宾,一位是主流科研机构的学术代表,另一位是该项科学技术在产业应用上的企业代表,以期在解读该项前沿科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注重介绍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努力探究其改变世界和人类生活的潜在方向。
在节目内容的选择上,《未来邀请函》节目立足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主要关注两类科技成果。首先是前沿科技,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产业化成果;第二类是公众对这一领域还不够了解,但是在未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想象空间。
为了让节目更具可看性,刘乙冰团队也动足了脑筋。在《商飞十年·筑梦蓝天》那期节目中,团队将演播室搬到了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的部装车间,让c919大飞机成为了节目背景,给观众带来更直观、更强大的视觉冲击。2位受访嘉宾在采访后也表示,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接受这样的深度采访还是第一次,这样的节目创新让他们感到很亲切,表达也更自如。在实地探访的环节中,节目组还进入了c919机身内进行拍摄,将“大飞机”更加全面地介绍给观众。
去年4月疫情期间,《未来邀请函》迅速策划推出了《未来邀请函——破“疫”科技密码》系列科技访谈,揭秘方舱ct、核酸检测、ecmo设备、随申码等老百姓关注度高、科技含量又丰富的访谈对话。面对部分国家对我国芯片领域的封锁和限制,去年下半年又推出了《未来邀请函——中国“芯”》系列,详细解读中国芯片设计制造的优势和短板,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和高收视率。
自2018年播出至今,《未来邀请函》节目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在央视索福瑞收视统计公司59城收视率排名中,最高到达全国第2名,平均在全国第5—6名。
“在其他电视台都在播放电视剧的黄金时段取得这么好的收视率,这说明观众对科普的需求和兴趣还是很大的。”刘乙冰的脸上难掩兴奋。
曾自费建立流浪动物保护基地
在科创传播部门的掌门人和节目主持人身份之外,刘乙冰还是一位活跃的生态环境和动物保护人士。
大约10年前,刘乙冰当时还在北京工作,看着城市里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猫、狗,在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后,她心生不忍,和朋友一起在北京外环村庄建立了小型流浪动物救助基地。
刘乙冰觉得,城市里的流浪动物随处可见,自己力所能及救助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光靠个人的力量很难,星星之火要想燎原,必须借助科普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流浪动物的生存环境,意识到动物保护的意义。”
上观号作者:上海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