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条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热线,今天开通!

202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修订后的这部法律于今天起正式实施。

5月31日,市民政局、市教委、团市委和市检察院等单位举行发布会,介绍上海构建超大城市未成年人保护制度体系的有关情况。

有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今起,可以拨打上海“未成年人保护热线”

根据“未保法”的有关规定,上海于今年6月1日起,试行开通“未成年人保护热线”,由“12345市民热线”一号对外,及时受理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和建议。

届时,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政策法规咨询、各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困境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建议等等,都可拨打12345热线,相关部门将及时受理、妥善处置。公众反映的问题,如涉及侵害未成年人的刑事或治安案件,或涉及法院、检察院的业务,相关部门会及时移交上述司法部门处理。公众亦可直接通过110报警平台、法院或检察院的受理渠道反映。

家庭监护能力怎么评估?

今天,上海将发布全国首个相关地方标准

新修订的“未保法”将“国家监护”理念写入法律,规定了“委托监护、家庭寄养、监护及收养评估、未成年人保护热线”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对政府保护提出了更加清晰明确、更专业化的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因家庭监护问题陷入困境的儿童,“监护缺失”可依据监护人情况客观予以判断,但“监护不当”往往较难界定。为此,上海市民政局研究拟制了《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评估指引》,从评估的目标、原则、主体、内容、流程、方法和结果使用等七个方面,为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提供统一、规范和可操作的技术依据,有关部门和机构可参考评估结果,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公正、公平、合理的帮扶举措。

目前,该评估标准已由市场监管局审定通过,于6月1日起向社会发布,这也是全国首个关于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方面的地方标准。

需要强调的是,明确“国家监护”,并不意味着对家庭履行监护责任不到位的纵容。新《未保法》对“家庭监护”作出了非常具体、明确的规定,“国家监护”理念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督促、指导、支持家庭监护责任的履行。该负责人表示:“我们期待家庭、政府、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努力,让每个生活在上海的孩子都得到关爱和保护。”

未成年人受到伤害时怎么取证?上海建了23个专门场所

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检察机关将立足三个角色定位,深入推进未保法的贯彻落实工作:

首先,做好司法保护的践行者,全面落实未成年人保护特殊制度。2020年8月,上海市检察院与市公安局会签了“一站式”取证保护工作制度,目前已在全市建立了23个专门场所,一次性完成对未成年被害人的询问、身体检查、心理疏导等取证保护工作。

其次,做好综合治理的推动者,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大格局。上海检察机关联合团市委、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等,先后推出了社会观护、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服务体系、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服务工作标准等全国首创性制度,形成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体系的“上海标准”。今后,上海检察机关将继续深化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推动建立更加专业、高效的未成年人社会服务机构和队伍。

最后,做好法律监督的深耕者,立足监督职能确保法律执行到位。上海检察机关在全国最早建立了“四合一”办案模式,将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归口未检部门集中行使,实现了未成年人法律监督的“迭代升级”。根据高检院的统一部署,2021年5月起至2022年12月,上海三级检察机关将开展“检爱同行,共护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四合一”监督职能优势,全面督促未成年人保护责任主体履职尽责,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新格局。

资料:上观新闻

编辑:刘旭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上观号作者:上海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