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设计案例之塘湾村(1)——概况

上海按照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建设“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的目标,积极探索适应本市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我们总结、提炼了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土地利用和规划建设方面的探索经验,希望这些经验能够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的村镇及部门提供启发和借鉴,共同将乡村振兴工作推向新阶段。上期给大家介绍了闵行区革新村,在接下来的推送中将为大家介绍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宝山区塘湾村的相关情况。

村庄简介

塘湾村位于宝山区罗泾镇北部,紧邻江苏省太仓市,西与嘉定区接壤。塘湾村的村域面积1.56平方公里,村民总户数378户。塘湾村的农业生产以单季晚稻为主,是连续六届荣获上海市优质稻米评比金奖“宝农34”大米的主产地之一。塘湾村生态本底优良、乡风文明和谐、人文底蕴深厚,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等称号。

村庄概况

区位特征

交通:村落北接蕰川公路,西接沪太公路, 村境内有沪新路、沪顾路、宁沈路等道路穿过, 距离上海市区约30公里。

区位图

位置:塘湾村位于宝山区罗泾镇北部,北与洋桥村相邻,东与新陆村相邻,南与罗泾镇区相邻,北靠嘉定区,距离罗泾镇镇政府大约2公里。

创新亮点

√文化特色传承:拥有全面展示塘湾乡村振兴项目的乡村振兴展示馆,以及展示罗泾镇和塘湾村悠久乡土文化的十字挑花展示馆和沪剧文化展示馆等。

√生态风貌展现:致力于生态环境修复,不大拆大建,以改造提升为主调,保留原有的生态植物,打造养生塘、生态湾、智慧村。

√产业创新发展:镇属企业与馨月汇母婴专护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中国首个母婴康养村。由鑫月汇、镇村集体资产出资共同组建公司运营康养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月嫂和村庄物业管理等岗位培训,增加农民收入。

√资本平台构建:通过由社会资本、镇、村组建的平台公司运营村民办宴点、萱草文化园、萤火虫复育和科普基地、民宿等经营设施,逐步实现创收分红,其中镇村集体资产占49%,社会资本占51%。

发展振兴模式

历史文化与风貌

自然资源

√平原水网地区、小聚落散布。水系资源丰富,2条区级河道荻泾河、界泾河贯穿南北,2条镇级河道毛塘河、南潮塘分布东西,20余条村级河道纵横交错,展现了独特的江南水乡风韵。

√萱草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目前塘湾村已建成母亲花文化园并成功举办全国首届萱草文化、育种与应用研讨会。

萱草文化园

萱草文化馆

√塘湾村40%的面积被森林覆盖,郁郁葱葱,包括香樟、枫树、黄山栾树、七叶树等,形成一个天然氧吧,也成为塘湾村独一无二的优势。

特色风貌

农村肌理保存的非常完整,水清、田秀、林逸、路幽、舍丽。村内农、林、路、河、塘、宅布局合理,景色秀美,土地肥沃。整体上呈现农田、住宅、水相交相融,基本具备“宅宅有水、路路见水、宅田水共生”的江南乡村的空间景观特点。村落肌理独特,聚落类型丰富。欧式建筑群在九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中自成一体、风貌独特。

自然肌理

森林林相

欧式建筑

策划及规划

策划

发展定位:

以都市森林景观、乡村休闲体验为特色的的生态宜居村庄。

发展思路:

以三个“大”为发展路径,大健康为产业发展方向,大生态为基底,大智慧为手段,统领塘湾村整体发展。

规划

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环、两廊、四区”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空间结构。

规划结构图

✔“一环”:乡村生态旅游环。

✔“两廊”:嘉宝生态走廊,潘泾生态走廊。利用镇域西侧集建区外嘉宝生态走廊与中部的潘泾生态走廊,形成区域生态通道,作为镇域生态网络绿地布局系统的骨架,串接河道、生态林、绿地生态网络等。

✔“四区”:依托镇域的农田、林地等资源优势,规划形成基本农田保护区、特色生态农业旅游区、农林生态培育区、生态新镇文化区等四个主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片区。

土地资源创新利用:

✔土地空间整理:减量化背景下,规划引领,植入功能,调整用地,保障村庄发展用地。原有厂房改建成为村民服务中心,集村卫生服务中心、一站式办公服务点、智慧乡村管理办公室、红帆港党建服务站、村民会议室、镇妇女微站及平台公司办公区域功能于一体。宝山区专门划拨塘湾村9.5亩建设用地指标,提供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母婴健康管理中心。

✔统资源建载体:在整合、归并零星集体建设用地的基础上,应休闲农业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求,安排村庄公共服务用地1.71公顷,全部指标来源于其他建设用地转型,其中转型居民点用地0.78公顷、幼儿园用地0.17公顷、村委会和农机仓库用地0.38公顷。

用地规划图(2035)

✔乡村接待设施:建设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游客中心,成为游客集散服务核心枢纽区的乡村驿站。

下期预告

下期将为大家讲述塘湾村沪苏厅堂景观项目,敬请期待!

上观号作者:上海规划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