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从赛场到人生竞技场的自我超越之旅

场景重现:

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简称中国女排)隶属于中国排球协会,是中国各体育团队中成绩突出的体育团队之一。曾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并又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2019年世界杯五度夺冠,共十度成为世界冠军(包括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三大赛)。

在以女排为题材的影片《沙鸥》(1981)中,主角沙鸥心心念念的,就是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她在夺冠的道路上,面对身体伤病、年龄偏大、未婚夫意外身亡等考验,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向“冠军”冲刺却失之交臂。最后,影片以一种迂回的方式圆了沙鸥的梦:她作为教练,指导女排赢得世界冠军。沙鸥的人生宿命般地与排球缠绕在一起,排球已成为她的精神支柱。将近40年后,影片《夺冠》(2020年)上映,创作者以更为开放的心态来重新理解排球对于人生的意义。

影片《夺冠》中,郎平接手中国女排,反复要队员思考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打排球?对此,有人坦陈并不喜欢排球并主动离队,有人困惑、迷茫,还有朱婷,只想为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而打球。最后,朱婷总算承认,她打球是为了成为另一个郎平。郎平告诉朱婷,每个人都独一无二,一个人不可能成为另一个人,而是必须成为自己。郎平要队员明白,她们打球不能出于经济目的,或是追随某个偶像,而是必须源于热爱,致力于“自我实现”。这也是《夺冠》超越一般体育片的过人之处,在更为普遍和深刻的层面,思考更为深邃和沉重的人生命题:没有了外界的压力,如何体认运动项目中的精神满足,如何从自我认同的层面找到人生的动力和方向。

影片《夺冠》的最大成就不仅仅是展现了中国女排近40年的发展历程,也不仅仅是用影像的方式还原或者再现了那些珍贵的比赛实况,而是严肃地思考了体育的意义,以及运动员在离开了体育项目之后的人生方向。影片通过讲述一位运动员和一位陪练的职业经历,让观众看到,他们的生命如何因体育而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

对于片中陪练而言,他在1978年以非常被动的心态接受组织分配的工作,却被郎平的意志和决心所鼓舞,决定留下来陪着女排一起训练。后来,陪练成为一名教练,带领中国女排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完成了惊天逆转。这是陪练人生的高光时刻,体育在他的生命中从一份临时工作,变成了一生热爱的事业,更成为人生圆满的不竭源泉。在这位陪练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将体育中“更高,更快,更强”的自我突破融入生命信念之中。

而郎平,那个18岁进入国家队的排球运动员,则以顽强的意志挑战自我,成为队中的绝对主力,是中国女排夺得世界五连冠的功勋队员。在铅华洗尽,荣耀卸下之后,她仍然要面对诸多重大人生课题。在郎平身上,她曾经的荣誉可能只是一张通行证,那段经历淬炼出的意志和决心才是受用一生的财富。排球对于郎平来说,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接续她的精神脉络的重要载体。

从情节容量的角度考量,《夺冠》只选择了中国女排三场比赛进行重点叙述。从戏剧冲突的强度来说,1981年和2016年的比赛最符合冲突设置的规律,因为它们有明显的戏剧悬念和戏剧张力,有以弱胜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毅果敢,并带来比赛过程的扣人心弦。

除了赛场上与对手正面对决,影片也在更为微妙和内在的观念层面建立了对比。在1978年的漳州训练基地,王干事向老教练提出用计算机来指导训练的思路。但是,老教练得知计算机太稀有,且没几个人会操作之后,仍然相信人的意志,相信铁血的训练。然而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郎平借助大数据技术,在场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屡用奇兵,完成逆转。可见,影片肯定了2013年开始执教的郎平,运用全新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借助现代科技,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并不否定老教练的训练理念。因为,老教练带队取得了五连冠的惊世成绩。这说明,通过刻苦的训练,激发运动员昂扬的国家荣誉感,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永不屈服的精神,同样可以一路凯歌。

影片虽然在多个维度上建立了“新”与“旧”的对比,如训练方法、训练理念、对荣誉的态度、对自我的定位。但与此同时,影片又在不同时代的女排姑娘身上,凸显一脉相承的“女排精神”: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影片的时间跨度将近40年,涉及中国女排的三位主要教练,同时也表现了不同时代女排队员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几乎是一部中国女排的编年史。但是,影片并非中国女排的纪录片,也不是关于郎平的传记片,而是一部杂糅了真实人物原型和历史背景的剧情片。换一句话说,影片在纪录片、传记片、剧情片的模糊界限中努力完成了融合,既勾勒了中国女排波澜壮阔的成长与起伏历程,也用丰富的电影化手法,重现了比赛现场那些令人揪心但又热血沸腾的场景。影片还在几代女排姑娘和教练身上,形象地突出了“女排精神”那种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推出“致敬百年——用电影讲党史,追忆1921”特别策划,以时间线索为主要脉络,挑选能反映百年党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成就和关键历史场景的21部主旋律影片,通过影评导赏的方式,重温1921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的辉煌历史,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致敬百年——用电影讲党史,追忆1921”由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上海戏剧学院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策划,特邀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撰稿。

上观号作者:上海国际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