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0家演艺新空间,“演艺大世界”占据半壁江山

喝着咖啡,头戴大草帽的女演员开始在你身边整理起行李。她时而笑时而纠结,让原本需正襟危坐、噤声欣赏的高雅艺术成为了一场乐趣满满的艺术体验。

这是英式独角戏《寻找瓦伦丁》的舞台现场,不同的是上海大剧院将该剧搬上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舞台”:大咖室。横贯于演员与观众之间的第四堵墙被彻底打破——演员承认观众的存在,他们对着观众倾诉。观众在体验戏剧的同时,也体验着成为戏剧一部分的自己。

越来越多专业剧场

一面积极创新演出项目,

一面打开思路,

让闲置场地成为一个个

充满活力的演艺新空间。

目前,上海共有80家演艺新空间,这其中,“演艺大世界”占据了半壁江山。

上海大剧院、文化广场、上海音乐厅、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天蟾逸夫舞台、上海木偶剧团剧场、长江剧场、黄浦剧场等一批“演艺大世界”剧场都充分利用各种形态的演艺新空间“大做文章”,进一步发挥出剧场的文化活动集聚作用。

大剧院a+艺术空间

这其中,由上海大剧院打造的a+艺术空间是今年第一批被授予演艺新空间的机构之一。a+艺术空间包含上海大剧院剧场以外的主要公共空间,剧院一楼的大咖室、艺术商店、亲子阅读馆、中央舞台、长廊展区,五楼的艺术藏品馆、八楼的望星空宴会厅、黄陂北路侧的摄影棚、b2层艺术车库等室内和户外区域,以及在计划筹备期的剧院西侧广场的水井改造项目,这些均为观众和游客提供了综合化的文旅服务,通过定期推出与舞台艺术相关的主题演出、展览、讲座、工作坊、市集,展现生活的丰富性,艺术的感知力。

除了在剧场内“翻花样”,传统剧场也将目光瞄向室外,越来越多时尚新潮、贴心惬意、特色各异的演出在各个剧场演艺新空间举办,“浸入式演出”“小型特色音乐会”“演出+n”等多种形态都巳经成为沪上常见的演出形态,吸引众多市民观众纷纷前往。正如人们说的:越来越多的人欢喜到剧场去了。

《寻找瓦伦丁》剧照

今年五一假期,很多观众在文化广场的户外舞台和音乐剧演员刘令飞一起“放肆野”。没有屋顶遮挡,感官享受在音乐的躁动中加倍野蛮生长,台上台下都在这场野路子音乐会中纵情享受着城市的烟火气。

文化广场户外舞台演出季已举办至第二届,演出在延续“小而美”的演出基调外,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通道,不光是通往自己喜爱的舞台,也能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元的艺术类型。

除音乐会外,演出季还邀请了活动品牌入驻,通过提高空间艺化与客群流动,剧院公共服务边界进一步“打开”,从而塑造更亲民的“城市文化地标”。

刘令飞“野路子”音乐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消费的要求越来越多,可以说,“演艺新空间”也是剧场在多变的演艺市场中迅速调整生存之道和满足观众需求的应对策略和发展趋势。据统计,每年演艺新空间的演出场次可达逾万场,去年,在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之下,不少新空间保持了较好的运营业绩,超额完成演出场次。比如大世界、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以及水上大舞台等16家新空间的演出总场次达到3500场。据悉,今年演出新空间的演出场次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可以预测,下半年“演艺大世界”将有更多剧场加入演艺新空间的行列,它们必将进一步扩展观众的视野,提供更多的演出场次,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助力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

记者 / 刘艺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上观号作者:上海黄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