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华佗”傅连暲药箱首次公开展出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主题展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开幕

写满医生与患者姓名的防护服、武汉雷神山医院的通行证、“红色华佗”傅连暲的药箱……4月28日,“大爱无疆——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主题展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开幕。展览运用书画作品和抗疫实物的跨界联合展陈方式,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搭建党史学习教育平台,迎接建党百年。

一个其貌不扬的旧木箱,是此次展览的“镇展之宝”。木箱表面掉漆的“红十字”背后,蕴含了一段不容忘却的珍贵红色记忆。据悉,这个药箱是“我党第一个红色医生”傅连暲在延安时期所用。傅连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奠基人、创始人之一。他创立了中央红色医院,被誉为“红色华佗”。在延安时期,面对陕甘宁边区极其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傅连暲为边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改变边区民众落后的卫生观念和卫生习惯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与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连暲被评为开国中将,人称“医疗将军”。

这个木制药箱,由傅连暲之子、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原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老馆长、医学史专家傅维康,于上世纪90年代捐赠,并在此次展览中首次公开亮相。这件珍贵的文物,既是中国共产党光辉发展历程的见证,也旨在号召当代医务工作者学习傅连暲事迹,积极投身党和人民的卫生事业,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开展医疗卫生工作。

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教师、学生、医护人员中征集到的抗疫见证物,是本次展览的另一大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上海中医人的岐黄仁心。其中有一份出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护理部主任卢根娣的请战书,上面写道:“我是一个军人、是一个老中共党员……”“我比那些最前线的年轻护士要大近二十岁,如果有牺牲,我应该是第一个……”2020年2月15日,卢根娣作为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的总护士长出征武汉“雷神山”,这是她继2003年赴“小汤山”抗击非典,时隔17年后的再次出征。这份请战书,是她用实际行动对“牺牲”和“大爱”做出的最好诠释。

展览中的书画作品,则从上海文化艺术品鉴促进会、上海中国书法院提供的作品中遴选,创作者包括海内外书画名家以及中宣部、上海市委市政府老领导、老同志等,通过贴近生活的艺术创作,表达他们对此次抗疫经历的所思所想。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0日,疫情特殊时期,展览现仅对上海中医药大学师生开放。

栏目主编 张琪

责任编辑 倪莉琪

图片来源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供图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