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秧长成6米高的“树”,果实一串串如同葡萄,日产量能达到7吨……在位于中兴镇的由由中荷农业创新园里,种出了科技含量满满的小番茄。不同于普通小番茄,这里的小番茄成串卖,能像吃葡萄一样拿串揪着吃。
今天(4月24日),由由中荷兰农业创新园在徐汇区港汇恒隆广场的ole’超市举行智慧农产品首发仪式,“串串”小番茄、小黄瓜、彩椒等产自由由崇明基地高科技温室内的众多农产品集中亮相。“串串”小番茄成为活动中的明星产品,收获市民一众好评。据悉,市民目前可以在百联、ole’、京东等线上线下渠道购买到这些农产品。
由由中荷农业创新园里产出的这种“串串”小番茄培育过程有何讲究?这里的温室大棚又暗藏了哪些“大智慧”?记者近日走进由由中荷农业创新园(以下简称由由农业)的蔬果基地找寻答案。
每串番茄控制在14颗内
“像葡萄一样的‘串串’番茄,你们见过吗?”4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中兴镇园区南路的由由农业,现场工作人员指着不远处一排巨大的半封闭式玻璃温室,卖起关子。
走进玻璃温室,谜底揭晓。记者看到,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明亮玻璃房内,几十个100米长的种植槽整齐排开,种植槽上,茂密的番茄藤蔓沿着牵引线一直向上攀爬,冲向房顶。一串串成熟或未成熟的小番茄像葡萄一样垂直倒挂、悬停在统一高度。
“这叫串收番茄。”由由农业常务副总祁胜平告诉记者,此次在崇明基地大规模种植的串收番茄,有3个品种,种子均由荷兰引进;同时基地还试种了20多个品种,并将通过消费者试吃反馈,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真正实现产销一体化。“串收番茄生长周期约三四个月,一年四季可实现滚动上市。”
记者发现,与葡萄一簇簇生长不一样的是,这些番茄的排列十分有序,在果柄上一左一右整整齐齐,每一串控制在12-13个。“串串”番茄的颗粒数为何被严格控制?据介绍,番茄刚结果时植株还比较矮小,为减轻对植株的负担,同时结合不同季节的光照条件,每串番茄都是12-13颗;从第4穗开始,植株变得粗壮,每串番茄的颗粒数是14颗,多余的小果都会被摘除,以保证养分及时供给需要的果子。
成熟后,产品以订单模式进入百联、盒马鲜生、京东等大型超市和高端市场。目前,由由农业以种植番茄、黄瓜、彩椒为主,未来还将采用全自动生产线种植生菜。这样的绿色果蔬,将以每天30到40吨的规模供应到上海市民的餐桌。
玻璃温室“长”出智慧脑
串收番茄的生长环境,更是令人震撼。从空中俯瞰,这座种植基地如同银色的巨幕镶嵌在绿野之间,极为壮观。而番茄大棚内,农民像流水线上的工人和“数控”技术员一样,在种植槽中间穿梭、升降作业。
“小番茄、水果黄瓜的种植,都在玻璃温室里完成。”祁胜平说,基地内半封闭玻璃温室占地面积达20.66万平方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半封闭玻璃温室,相当于29个足球场。“不同于传统农业,基地所有玻璃温室都使用智慧农业技术。”
据了解,在全球领先的温室环控公司priva的支持下,自动化作物生长系统操控着整个半封闭温室,精准调控室内的水、肥、温、光、气等植物影响因素。根据全天外部情况,白天室温控制在25℃-26℃,夜间则控制在18℃左右,确保蔬菜一年四季都处于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保证作物的茁壮成长。
温室中,各种传感器随处可见,蔬菜种植区和育苗区都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来管控;灌溉系统、施肥机、过滤器等设备都是世界最先进的,俨然就像是一座高科技“植物工厂”,可以实时精准地感知、传输、获取、处理关于温室内环境和小番茄的各种数据。工作人员可随时随地通过电脑“关怀”到每一个小番茄,相当于给番茄配了一个“私人医生”。按照规范化操作流程,培育出的果实大小、外形、口感都能达到基本一致。
“在由由农业,种植的主要工作都交给了电脑,除了剪老叶、摘果等工序需要人工参与外,温室都使用自动智能控制。”祁胜平说,这里所有的种植步骤流程和操作都会形成数据被记录下来,可用于日后新建温室,或者与同业分享。“现代农业将‘靠经验吃饭’变成了‘靠数据吃饭’!”
为果子定制“营养套餐”
今后,由由农业还会种植高附加值的精品水果。如果说优质农作物是“伺候”出来的,那在这里的蔬果堪称享受vip待遇。
记者发现,整个5.6万平方米的番茄温室内,地面上不见土,种植环境可谓“脚不沾泥、手不摸肥”。没有土,怎么栽种?走近一看,原来这些番茄秧的根都深扎在一块10厘米见方的长方形块状物体里。“这叫岩棉基质块,由矿物质和岩石处理制作而成。”祁胜平介绍,植株旁边白色细管内,是植物的“口粮”,这是特殊调配的“营养套餐”,“水肥一体化循环灌溉系统会根据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配肥,精准输送给每一棵植物。”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番茄温室里,还常驻着一批勤劳的“外籍员工”,这是公司特地从国外进口的比利时熊蜂。由它们授粉、代替传统的人工“对花”,是纯自然的栽培方法。这些“外籍员工”的个头比一般的蜜蜂要大得多,工作时,它们对所有花蕊都一视同仁,绝不“挑食”。
除此以外,温室内还大有学问。进入温室前,每位人员先要穿上隔离服、头套,并且要经过消毒以确保不会带入细菌。在种植槽上方,一张张黄色粘板起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大部分飞虫都会被其吸引而自投罗网。采摘果蔬也有讲究,小番茄、黄瓜不能直接用手摘,定要戴好手套后用消毒过的剪刀采摘……
“农业一点都不土,也可以很高端。”祁胜平说,如今,上海正在打造都市现代农业,选择在崇明投资兴建这一种植基地,是一种农业情怀。“希望能依托崇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一年四季出产高品质农产品,丰富市民餐桌。”
记者:季佳倩、蒋晓燕
摄影:周天舒
视频:朱昱伟、方天扬
编辑:朱竞华
上观号作者:上海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