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丨他是共和国年龄最小的烈士,牺牲时手里还握着半截铅笔,他的故事代代相传

《我们的弟弟“小萝卜头”》

宋振平 宋振苏 宋振西

宋振华 宋振镛 宋振亚 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

《我们的弟弟“小萝卜头”》一书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宋振中和他的父亲母亲,在最黑暗的人间魔窟“白公馆”、“渣滓洞”等秘密监狱里,与敌人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事迹。在狱中长达8年的时间里,“小萝卜头”宋振中和狱友们一样遭受着敌人残忍的折磨,正是这样一个一生都生活在皮鞭声、镣铐声和特务的嚎叫声中的孩子,却用他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难友难以完成的任务。

这本书的最后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亲爱的小弟弟,我们兄弟姐妹看望你们来了!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它已培育出胜利的鲜花, 结出丰硕的果实。你们终生为之奋斗的祖国,已经站起来了, 在党的领导下,正在向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迈进!你们的理想,正在变成现实,你们的亲人,都置身在革命的行列里!你们安息吧!”

本书收入了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红色经典少年品读书系”。

最近,《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发文纪念共和国最年轻的革命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倒在敌人残忍的刺刀下,牺牲时只有9岁。

这个8个多月就和妈妈一起关进牢房的孩子,一生连糖也没有吃过,最盼望的就是上学,被敌人杀害的时候,手里还握着半截铅笔。

这段往事令几代国人潸然落泪,永难忘怀。

“小萝卜头”宋振中(摄于1941年春)

1941年,不满9个月的宋振中和妈妈徐林侠被特务逮捕,这年寒冬,襁褓中的“小萝卜头”和妈妈一起,在重庆“白公馆”的监狱中与爸爸宋绮云相会。

“白公馆”监狱外景

同为共产党员的宋绮云、徐林侠夫妇,早年就参加革命,开展革命活动。在狱中,一家三口在党组织的紧密团结下,和难友们一起继续与敌人斗争。由于常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八九岁的时候,宋振中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是一个大头身子细、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一家的牢房

爸爸、妈妈和小弟弟被捕后,留下了6个孤儿。老大振平、老三振西在江苏邳县老家,老二振苏(12岁)、老四振华(8岁)、老五振镛(6岁)和老六振亚(4岁)留在西安城郊的蒲阳村。在困苦艰辛的环境下,孩子们磨练出了顽强的意志。

宋绮云夫妇在西安的四个子女(前排左起:振镛、振华、振亚;后排右一:振苏)曾将此照通过黄彤光女士带给被囚于“白公馆”的父母。

6个年头过去了,1947年秋天,重庆磁器口寄来了一封信,原来是爸爸写来的。这封信让他们得知爸爸、妈妈和小弟弟都还活着。此后1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和爸爸妈妈,小弟弟总共通过11封信。

“小萝卜头”在监狱中的学习用品。

左为拆散带进监狱的字帖,右为“小萝卜头”学画的动物画。

有一封是小弟弟写来的,写在爸爸来信的背后,只有四个字:

“ 姐姐,哥哥!”

后面的惊叹号很大很大。

这也许是世界上最短的信,可兄弟姐妹们觉得它是包含千言万语的意味深长的信。

这些活着的兄弟姐妹,没有一个人见过长大了的弟弟,当看到小说《红岩》里的“小萝卜头”画像时,一眼就认定了,那就是他们的弟弟。

从他那对自由和幸福生活渴望的眼神里,他们想到了他写信时的心情。

宋绮云、徐林侠和“小萝卜头”宋振中三烈士之墓

重庆解放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共和国乃至世界上年龄最小的烈士。他的6个哥哥姐姐走访“白公馆”等几处监狱,寻访许多当年曾经和爸爸妈妈和弟弟关押在一起的狱友难友,并多方搜索史料,写就了这本《我们的弟弟“小萝卜头”》,以追思英烈,激励一代代青少年学习党的光辉传统,告诉他们在任何艰难困苦中,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

资料:少年儿童出版社

编辑:徐诺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