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性写作》
严爱军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名家点评
本书清晰呈现了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三类语文学习活动的关系,可视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实践性解读,对高中语文教学变革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吴欣歆
这是一本基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读写结合著作,作者将其置于特定的学科学习时空状态下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其行动本身就反映了一种职业勇气和专业态度。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高中语文教研员 张克中
阅读的最大意义并非理解并赞同了作者,而是在于借助恰当作品激励了自我生长和自我教育。严爱军老师的专著,在整本书阅读方面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样本、思想和方法,这样的成果是值得嘉许和致敬的。
—— 著名作家、媒体人 王开岭
序言节选
读严爱军老师的书,在敬佩他好学深思的同时,也生发了好多联想与感慨。严老师是我主持的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辨读写教学研究”课题组推荐的“思辨读写种子教师”。根据课题组的规划,我们每年推荐在批判性思维的探索与思辨读写的教学中卓有成效的20位中青年骨干教师,连续五年,推荐100位“种子教师”,以此来影响和带动思辨读写教学的深入发展。正是有了这样的背景,严爱军老师的教学与研究成果格外让人欣喜,他不仅用自己的专业研究证明了他的超卓实力,也生动地诠释了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在我看来,课题研究不仅要着眼于解决现实的棘手的问题,更要着眼于学术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有了这样的学术共同体,理念认同与范式建设才能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和推进。已经推出的包括严爱军老师在内的60位种子教师和众多课题参与者,在我们每个人看来都有限,每个人做的也都有限,但作为学术共同体的一员,我们所有的实践与探索都必然指向批判性思维与思辨读写的教学范式建设。虽然我们永远在路上,但我们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
—— 余党绪
责编点评
在阅读书稿中,我发现:这是一本融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于一体的专著。这本书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实践样本。作者结合转化性写作的教学实践,阐述“四级转化”内在运行机制,构建转化写作教学体系,探究读写转化路径,总结读写转化写作策略,这对教师从事转化性写作实践具有示范与引领作用。另外,这本书还可以作为学生的写作读本,作者根据学生心智发展特点和学习实情,总结阅读书目,提供素材积累示例和书评写作样本,比如在第五章中,作者结合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特点,在作文审题、巧妙论证、个性表达、作文修改等方面,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建议。这些具体有效的做法,有利于学生“接着做”与“照着做”,进行自主读写和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简介
严爱军,苏州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国家级课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和思辨读写教学实践研究”首批“种子教师”,苏州市教育科学院语文学科命题研究与评价中心组成员,园区学科带头人,《南方凤凰台》特约编委。研究方向:整本书阅读与写作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期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编著《原点作文〈议论文写作〉》《名著导读导练》等。
资料:上海教育出版社
编辑:段鹏程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