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巧变艺术品,这个3月,来松江这里观展吧

废弃的棉签、易拉罐、塑料瓶,这些生活垃圾在充满创意的艺术家眼里变成了创作材料。日前,“美丽的家园——废品艺术作品巡回展”在区图书馆开幕,来自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的师生们一起,将废旧材料做成了大型艺术品,给市民带来震撼的视觉冲击和环保教育。

走进展厅,一件件令人惊艳的作品,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凑近一看才发现,用的材料都是日常丢弃的废品,既时尚又环保,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作品《数码时代的运动观念》是由废旧的雕塑、破篮球和树枝组成,上面依稀可见还有电视机的插头,讲述的是数码时代人类与环境、健康的关系,有意思的是,这件作品邀请了四位环卫工人与大学生共同参与完成。

作品《旧屏新相》使用废旧的折叠屏风,上面粘贴着一些废旧的衣服、手套等,走进作品,参观者的影像也会折射在屏风上,呈现出扭曲的效果,似乎在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而衣服和手套则呈现出一种工作的状态。

此外,还有展翅欲飞的小鸟、婀娜多姿的人偶、活灵活现的水母、一跃而起的鲸鱼,看上去活灵活现,用的材料都是废旧包装袋、丢弃的铁丝、破衣服等,看似无用的物品,经过组合创造呈现出艺术的美感和张力。

“废弃艺术,难就难在创意。”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陈耀明是此次展览的指导老师,从2015年就开始带着学生一起从事废品艺术的探索,他们的作品曾在静安嘉里中心、上海图书馆等地展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据陈耀明介绍,每件作品都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打磨,最难的创意部分学生也是反复构思,让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展览现场,其中一件名为《思危》的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品的下方是一个安安稳稳的沙发,上方则是高高摞起来的废旧塑料箱子,层层叠叠,危若累卵,上下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冲突感,也形象地阐释了“居安思危”的含义。

“没有所谓的废品,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陈耀明表示,此次展览的目的就是希望呼吁社会各界一起,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在展览现场,还有几位家长带着小朋友过来参观,这是陈耀明最希望看到的,“希望更多的学校能够组织小朋友们前来观展,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在展览现场,除了学生完成的艺术品之外,还有许多国内外知名的废品艺术作品,用图片的形式展览出来,丰富大家的视野。

此外,学生的制作过程也用图片记录了下来,留下一段难忘的经历。学生仇骏杰与田泽涛用废报纸、废铁丝、废包装材料共同完成了作品《大鞋子》,通过解构的方式,将鞋子分解,“在日常生活中,鞋子是很常见的生活必需品,通过这件作品,想表达环境保护这条路还很长,路在脚下,需要我们一直往前走。”仇骏杰解释说。

据介绍,此次展览3月31日截止,之后还将前往区美术馆、云间粮仓等地展览,呼吁更多市民共同参与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文 牛立超 ■图 牛立超

■栏目责编 杨露

■栏目主编 周样波

上观号作者:上海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