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国别(地区)中心让“产品”变“产业”,高能级合作项目在浦东落地升级

一整柜满载近20吨精品咖啡豆的集装箱从东帝汶首都帝力港首航,历经数日后,于3月9日凌晨停靠在了外高桥港,其中包括第三届进博会爆品——被称为世界上最贵咖啡之一的麝香猫猫屎咖啡。这也是上海口岸首次迎来大宗贸易进口的整柜东帝汶咖啡。

从“鲜为人知”到“客似云来”

东帝汶出口产品不多,咖啡是其最主要的出口产品,占该国出口贸易总量的90%,特别是当地野生麝香猫猫屎咖啡豆冲泡出来的咖啡浓稠度非常高,没有苦涩味,可以品尝到水果香和淡淡的薄荷回甘,也被称为世界上最贵的咖啡之一。

“咖啡香”也怕“巷子深”,即便在业界拥有良好的口碑,但东帝汶咖啡进入中国市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参加进博会前,只以小批量散装的形式进入国内高端小众市场。

在第二届进口博览会期间,东帝汶咖啡迎来了新契机,通过外高桥集团股份公司的牵线搭桥,现场设摊、让参观者品尝,引发了关注。在第二届进博会闭幕后两个月内,东帝汶国家馆落地中国正式成为上海自贸区国别(地区)中心的一员。

“外高桥方面给予了我们国家馆落地全方位的支持,参加进博会之前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到宣传效果特别好。”东帝汶国家馆馆长李自强说,“当时在了解到自贸区有国家(国别)馆这一平台后,我们第一时间决定入驻。”

“进博会成果转化效果显著,带动了东帝汶咖啡贸易‘跑起来’。”李自强感慨道。在第三届进博会后,东帝汶咖啡豆及麝香猫咖啡单笔最高合同金额已达350万美元。

从零散购买,到如今的大规模贸易进口,东帝汶再也不担心咖啡在中国的销售渠道。

在首个整柜东帝汶咖啡豆停靠外高桥港后,上海港还将陆续迎来两批整柜近40吨的集装箱,预计今年通过东帝汶国家馆这一平台达成的咖啡豆订单将达到500万美元。

中国市场呈几何级增长

以一个平台带动一个产业

在外高桥保税区内,依托自贸区国别(地区)中心及外高桥专业贸易平台的集聚效应,海外商客纷纷做成了“生意 ”、也做大了产业。

即便暂时没有设立国别馆,通过外高桥集团股份搭建的展台,在进博会期间大受欢迎的叙利亚“古皂”也已被纳入上海自贸区国别(地区)中心的销售通路,拓宽了在华贸易渠道。对这些国家的企业来说,当它打开自贸区这扇窗时,打开的就是整个中国市场。

“今年我们计划把国别中心纳入贸易服务平台,把产品贸易向产业投资、产业服务升级,让更多海外国家的产品进入中国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外高桥国际贸易营运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春曦表示。

“我们今年还将发力腰果贸易,东帝汶腰果的年产量可达35-45万吨,而出口中国的数量几乎为零。”李自强说,“中国市场需求量最为巨大,一旦稳定输入,可形成百亿级市场贸易额。”

目前,上海自贸区内国别(地区)中心累计涵盖14个国家和地区,今年预计将新增1-2个国别馆。

崭新的上海自贸区国别(地区)集中展示中心(暂定名)也在紧张筹备中,将集中展示各国特色产品、产业,提升集中度、展示度,以一个平台带动一个产业,也带动中国与各国的国际贸易往来。

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浦东在开放型经济塑造中还在不断创造新的方式。在了解到东帝汶等国即便物产丰富,但农业加工技术跟不上的瓶颈后,外高桥国际贸易营运中心正计划协助中国成熟的加工技术输出海外,推动当地加工业发展。

清晨,在陆家嘴街头随处可见外带一杯美式咖啡的年轻白领;中午,在世博等商业圈内,点上拿铁侃侃而谈的中老年人闲散地聊着天;晚上,在张江科学城,人手一杯咖啡、一个笔记本、一个圆桌,脑洞大开,创新无处不在。小小一杯咖啡,“映射”着浦东开发开放的蓬勃生机。

从零星散装到整柜入华的东帝汶咖啡、从“鲜为人知”到进博“网红”的叙利亚“古皂”,当产品打响知名度,逐步形成新的贸易产业链后,更多高能级合作项目在浦东落地、升级,在构建“双循环”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信息来源:浦东发布

上观号作者: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