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锡罐,在现在年轻人的印象里,大都是用来保存茶叶,而且都是小小的。但是,市民胡梦洪却珍藏了个“大锡罐”。高有30厘米,最宽处达到20厘米,罐体呈六角形。经过岁月的洗礼,如今的罐子呈乌黑色,散发出光泽。
“我的老家是浙江宁波的,这个锡罐原来是我爷爷奶奶在使用的,上世纪50年代,我父母把它从宁波带到了上海,之后就一直在我身边。” 胡梦洪回忆道。
胡梦洪1953年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浙江宁波人。在1957年左右,由于老家已经没有亲戚,父母就把宁波祖宅中的家具等物件搬到了上海。“当时我还比较小,依稀记得父母搬回来了很多东西,但是在这里面,我一眼就相中了这个锡罐,觉得罐子的造型很特别。”由于锡罐保存食物不容易坏,再加罐子的口径较大,手很容易就可以伸进去,因此,锡罐便成了小胡的零食罐,尽管当时的物质条件并不富裕,但是父母还是在里面放置瓜子、花生、糖果等零食,“以前放学了要开生活小组会,再加上做功课、和小伙伴玩耍,肚子就很饿了。回到家里把盖子一开,就到罐子里找吃的东西了,好像变成了一种习惯。”
到了1970年,胡梦洪作为知青来到了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出发时候,父母为他准备了很多零食。“这些零食放哪里好呢?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锡罐。”于是,锡罐就跟着“上山下乡”胡梦洪一起来到了安徽。而随着女儿的出生,胡梦洪的“吃货基因”也得到了传承,每天伸进锡罐的变成了女儿的小手,“她放学回来也会把盖子打开来,找找看今天里面有什么好吃的,偶尔也会‘断档’的,他们就跑过来提醒过,‘爸爸!里面没东西了’哈哈哈!”说到这里,胡梦洪不由得笑了起来。
现在,锡罐已经不再使用。但胡梦洪还是把它放在了家中的一个显眼位置,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拿出来擦拭一番。“这个罐子里面装的东西从单调到丰富,从开始的花生瓜子,到后来的金针菜、木耳、核桃等。从这个方面也记录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资越来越丰富了。”在胡梦洪看来,这个锡罐里面装满了过去60多年的美好回忆。
栏目主编 张琪
责任编辑 刘婉鑫
摄影 摄像 闵迪
视频 闵迪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