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沙6个、百果3个、麻蓉3个,按这样给我来三份。”1月28上午10点左右,市民朱女士来到高桥镇大同路53号的王泰和高桥松饼门市部,买了几盒不同口味的松饼。“每年过年前,我都要来买的,大人小孩都爱吃。”
高桥松饼是浦东高桥的特色点心之一,松饼的制作技艺更是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对于浦东人、尤其是高桥人而言,高桥松饼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咬下去的那一口酥松,是许多人记忆中传统的年味。
朱女士家住浦西,当天专程来买高桥松饼。“读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来自高桥,经常带松饼给我们吃,感觉还挺好的。”她说,“后来,每逢过年过节,我也会买一些高桥松饼,给家里的长辈小孩吃,已经有七八年了。”
面积并不大的门市部里,松饼按不同类型摆放,散发着浓郁的香味。墙上的价目表密密麻麻,写出了松饼的类型,以及各种搭配的方式和价格。
按照馅料的不同,松饼分成十余种,有传统的豆沙、枣泥、百果,也有紧跟潮流的板栗、巧克力等。店里的工作人员也姓朱,是高桥本地人。她告诉记者,相比之下,枣泥、豆沙等传统口味更受青睐。
对于松饼,浦东的朱女士显然比浦西的朱女士有更多的感情。“以前过年的时候,我们高桥人走亲访友,肯定要带上松饼。自己家里也要备上,亲戚朋友来了都要吃上一口,不管大人小孩都习惯了这个味道。”她说。
如今,各色点心花式繁多,但浦东的朱女士说,许多人还是忘不了高桥松饼的那一股滋味,以及那一份记忆。“这几天,每天都有人过来,三四盒还算少的,有的人开车过来,一次就买十几、二十盒。”
门市部后面,就是上海王泰和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几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从一早便开始忙碌着。
高桥松饼的那一口酥松,全靠手工制作的技艺,要求特别细致。整个制作过程分为揉面、的坯、包酥、擀皮、包馅、烘烤等多道工序。
彭锦莲从事这份工作已经有两年多了,从的坯到包馅,她都已经十分娴熟。“一个面团17到18克,加上油酥,揉成团后横竖擀两次成条状,然后再包馅,这样烘烤以后才能让饼皮有层次感。”
每个小时,彭锦莲和同事们能各自完成3个托盘、162个松饼的制作。做好的松饼,会被送到专门的烘烤箱,30分钟烘烤后,便成了老少皆宜的特色点心。
上海王泰和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为玲告诉记者,春节临近,本应是最繁忙的时候,但受疫情影响,高桥松饼的销售并没有前几年那么火热。“以前,摆宴席的人、走亲访友的人、回老家过年的人,大家都要拿松饼做礼物,基本一天要卖出1万只左右,工人们都是加班加点的。现在的话,基本每天的数量要减半,在5000个左右。”
无论量多量少,王泰和的高桥松饼都保证当天做当天卖。高桥松饼,不仅是高桥人的年味和回忆,也渐渐成为更多浦东人、上海人过年时的一种特色味道。
栏目主编 张琪
责任编辑 徐玲
摄影 王超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