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原生家庭里长大,她的结局是必然吗?

前言

这段时间,一位明星频上热搜,原因是她选择以一种在我国明令禁止的手段“代孕”生下来两个孩子,最后却因为和对方感情破裂想要弃养,说出“已经七个月了,打都打不掉,我都烦死了”这样毁人三观的话。

网上对于这件事的细节和点评已经非常详细,这里暂不赘述。我们先从她小时候的故事讲起,看看如今的她将孩子视为一件商品,人心冷漠,是否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呢?

近日在网络上看到了一篇讲述郑爽与她母亲的故事,这些年来郑爽在公众面前总是阴晴不定、反复无常,最近也是事件频出,不少人怀疑是否与其原生家庭的教育有关。

被继承的梦想

先简单概括一下故事,郑爽的母亲——刘艳女士,由于歌星梦破碎而想让女儿代替自己走上演艺圈之路。于是从郑爽五岁起,刘艳就为女儿制定了一场以北电为目标的“十年计划”。

除了钢琴、舞蹈、声乐等等一类艺术训练,她更是从小就向女儿灌输了“成为演员”的人生态度。错失北舞附小后,为了“十年计划”的延续,她也能狠下心将才五年级的郑爽送至成都上学。就在如疯子一般的培养下,郑爽如愿考入了北电,靠着《一起来看流星雨》一举成名,成了名正言顺的“明星”。

小时候的郑爽十分顺从,她不会反抗母亲,将母亲的命令奉为神谕,按部就班地照着“十年计划”长大,但这是她自己想要的吗?她真的热爱表演吗?不消多说,我们也能从她这些年来的影视作品中窥出真相。而郑爽也这样极致的压迫下,终于彻底反弹,开始和父母吵架,开始使劲造作自己,以一种病态的方式宣泄不满,伤害自己,报复母亲。母女关系终是急剧下降,变得岌岌可危。

“她(刘艳)最大的愿望是和郑爽交换人生,哪怕一年也行。”

这是整篇文章中最让我震撼的一句话。郑爽的母亲仿佛在玩一场捏人游戏,为这个美丽的模型穿上衣服,带上妆发,再在脑子里植入自己的人生理想。她遗憾自己没能成为歌星,后悔自己成为家庭主妇的选择,却把改变人生的希望全全寄托于女儿的身上。她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没让女儿挨饿受冻,也饱读诗书,却亦是一个疯狂的母亲,妄图掌控女儿的一切,操纵她的过去与未来。

更可怕的是,她未曾觉得这是自己的问题。在郑爽向她讨要一句道歉时,她愤怒、委屈,明明自己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却反过来受到指责。

仔细想想,父母是否对孩子道过歉呢?在一次次的吵架、冷暴力过后,是父母把晚饭放在桌上喊上一句:来吃饭了,就当作和好的讯号,还是孩子一句句带着撒娇意味的“对不起,我错啦”,来博得父母的谅解。

好像对于小孩来说,道歉是一件能脱口而出的轻松事,能够最快化解这场纷争;但对于家长来说,道歉却是件难事,随着孩子长大,只会越来越说不出口。更甚者是,他们并不觉得自己需要道歉。可是,孩子口中的对不起只不过是粉饰太平,心里埋下委屈的种子依旧在肆意生长。如果长大后他们能与自己和解,那便是万事大吉,如若不能,那这道横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鸿沟将永远无法消失。

其实拥有如此极端控制欲的家长并不多,但将自己的梦想赋于孩子身上却不少见,也许不如刘艳那般强烈,也许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兴趣爱好,也许孩子同样喜欢……

我曾与一位出身音乐世家的孩子当了一年多的同班同学,他有着绝对音感的天赋,是合唱比赛中最脱颖而出的钢琴伴奏。当我们还在课外班与奥数搏斗的时候,他坐在琴凳上与巴赫构建灵魂之桥。那时候我们羡慕他不用去补课,羡慕他能在同学老师面前出尽风头。后来他还没念完初中,便转学去了音乐学院,问他为什么,他说爸妈安排的,问他会成为钢琴家吗,他说爸妈希望自己成为钢琴家。现在呢,没什么联系了,从其他同学口中听闻他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大学生。

我想他是喜欢弹琴的,至少是喜欢过的,不然怎能耐得住一天十几个小时耗在琴凳上。但他真的想成为钢琴家吗,在音乐学院过的开心吗,就不得而知了。

顺从&矛盾

在顺从与反叛的矛盾下,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逐渐变得畸形,网上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pua式教育。

当然,我们印象中的pua式话语可能是:

“你看看别人的成绩,再看看你自己的,你到底是怎么学的?”

“一次考好了是运气好,不要得意洋洋的!”

……

比起打压、威胁、嘲讽,更可怕的是另一种话术:

“算我错行了吧?”

“我都是为了你好啊!”

“我供你吃供你穿,你要什么我买什么,我这是为了谁啊!”

“为你好”何尝不是一种精神控制,以爱为名捆绑着孩子前行。

我们不能否认父母的牺牲,他们朝九晚五还要接送孩子,每天研究营养食谱煲鸡汤熬海参,第一时间掌握所有教育政策的动向,休息日也要陪着补课上兴趣班……

对于孩子来说呢,将这些“牺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会去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时刻记着不能辜负父母的苦心,可这样的听话与顺从却反而让自己更加痛苦,没有一个出口能够抒发心中的郁闷与委屈。

而每当这一句句“为你好”迎面砸下,都在不断胁迫孩子去顺从自己,去理解自己,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牺牲,却忽视了孩子在顺从父母的决定时,也在不断地让步与牺牲。

我们无法探讨出孰是孰非,亲子关系间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也不是每个人如郑爽母女那般极端,逃避和责骂都无法解决问题,其实解开枷锁的钥匙就是沟通。

单方面的输入最后都会变成压迫,然后激起反抗,更不用说在青春期荷尔蒙的影响下,简直是一发不可收拾,而双向的理解必定需要沟通。

郑爽现在的性格、行为处事,极大程度上受到其母亲教育方式的影响,正如文中她自己所说的,吸烟、恋爱、整容等等,都是在做违背母亲的事情。可最后呢,她如今的价值扭曲却都源自于以前所有的累加和抗拒,而她是否又会成为下一个“母亲”?

文章的评论同样令人心惊,“仿佛看到了我妈”,“既视感太强了”,大部分的家庭人不会如郑爽母女那般极端,但教育路线却是相差无几,最后上一代不会爱孩子,这一代孩子不会爱人。

虽然分析了这么多,但是我想说,原生家庭的确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这都不是你以此去伤害其他人,触碰法律和道德底线的借口,作为一个成年人,你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属于明星郑爽的故事已经结束

从最初在银幕和荧屏前的风光无限

到如今的人人喊打

她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

除了做一个“吃瓜”群众

我们也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

是否对自己对亲近的人造成了伤害

最后,

谨以一首歌作为结尾......

上观号作者:上海中学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