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山寨,要研制能够和进口设备竞争的国产设备。”这是理想晶延研发团队一直以来的追求。2015年,由总经理奚明带领的研发团队历经500多个日夜的奋战,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了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平板式ald设备,打破了欧美等设备巨头在该领域的长期技术垄断,成为国产化的排头兵。
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优秀人才,奚明博士表示,理想晶延的发展定位与“松江智造”战略相匹配,未来将携手专家团队的高精尖人才,不断推动产品和技术革新,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贡献力量。
放眼国际,致力于自主研发
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led、光伏等产业开始蓬勃发展,但彼时国内技术集成能力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于是,打破行业技术壁垒,用国产设备替代进口设备做半导体高端装备国产化的先锋成为奚明团队创新创业的初心。
太阳能电池作为光伏新能源产业的基础,高效电池技术是行业研发高地之一。随着传统光伏电池的更新迭代,镀膜工序直接影响光电转换效率,镀膜及背钝化设备在生产线中占据重要地位。研发团队抓住此发展契机,于2014年开始着手研发高效光伏背钝化设备。作为带头人,奚明曾在海外留学和从业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设备开发经验。
“做研发要有自主创新的意识,我们的标杆是和国际设备进行竞争,坚决不做山寨。”奚明告诉记者,创新无捷径可言,团队都是依靠“笨方法”,从客户需求入手、分析市场竞品、设计产品定位。初创团队40余人都是来自软件、工艺开发、工程设计等领域的优秀人才,经过无数次技术攻关和工艺改进,终于开发出全球首创平板式ald设备,相比国际一流品牌,在光电转化效率、稳定性、运维成本及镀膜质量等方面更具优势。截至目前,该设备已累计出货120余台至国内外市场,并已实现更新换代,四代产品结构优化且运行更稳定。
政策扶持,为人才保驾护航
2017年,理想晶延从张江高科技园搬到松江经开区,并成为正泰启迪智电港首批入驻企业。谈及企业落户松江的原因,奚明坦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战略定位与企业发展愿景相配。“松江在营商环境、地理位置和人才聚集效应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区委、区政府给予我们很多关心,无论是实验室建设还是相关生产线及工人的配备等,都提供了一些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
如今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已拥有多家与理想晶延相关联的高新技术企业、先进制造企业,产业集群态势强劲。同时,政府充分发挥“店小二”职能,通过实施《松江区关于加快推进g60科创走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为企业及人才发展保驾护航。“我们积极践行松江区g60科创走廊人才积分管理办法,通过帮助员工申请人才公寓租住补贴、子女就学、医疗服务等一系列人才激励措施,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专注产品研发工作。”奚明表示。
目前,理想晶延已由初创时的40余名员工扩展至160余名员工,其中,海归博士、资深专家等高端技术人才占比超过半数。公司先后承担并顺利完成了包括国家工信部电子产业发展基金项目、上海市高端智能装备首台突破专项、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等重大科技专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7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另获软件著作权10项。此外,核心技术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还获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上海市专利工作试点企业”“上海松江企业技术中心”等一系列荣誉。
■文 冯琪 ■受访者供图
■栏目责编 陆佳
■栏目主编 周样波
上观号作者:上海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