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按照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建设“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的目标,积极探索适应本市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我们总结、提炼了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土地利用和规划建设方面的探索经验,希望这些经验能够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的村镇及部门提供启发和借鉴,共同将乡村振兴工作推向新阶段。上期给大家介绍了水库村的概况,这期将介绍其农民集中居住点一期南片。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生活服务水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积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工作,将沿主干道一一水泾路规划建设二期农民集中居住点。全村现有宅基439户,规划保留193户,需要集中居住246户,其中符合集中建房申请228户。水库村农民集中居住点一期南片区项目委托同济大学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在保留原有水乡风貌的基础上打造空间功能复合利用的农村集中届住社区。
1
基地简介
场地基本情况
基地面积:约1.7公顷
建筑面积:约9200平方米
一期南片区项目东临村民中心、西接休闲水庄、南望水库中心河、北依休闲花海,占地面积约26亩,可安置42户。
总平面图
2
作品介绍
设计理念
新江南田园,不仅要美得超群,还要可复制可推广。水网密植的平原和水平延伸的聚落是江南田园最重要的特征。针对当前上海乡村风貌市区郊野韵味的问题,本案提出了“强化自然禀赋, 生产性公共空间,传统轮廓未来内涵”三项设计策略。目标打造一个与古为新,面向未来的农民集中居住点。
规划结构分析
方案特色
✦强化自然禀赋。围绕“水田林路”的自然郊野特征塑造农村集中居住点风貌。500米长的中心河水面,石板桥、生态草坡与候船亭组成的岸线,白色围墙与硬山、重檐和山型黑色屋顶,以及穿插其间的乔木共同组成了蓝、褐、绿、白、灰、黑的多层次水平线条,展现与大地亲近的生态村庄意向。
✦生产性公共空间。300平方米的滩渡布置了菜畦、滩渡口和大树广场等三个生产性公共空间。菜畦种植着蔬菜和果树,既是村民的自留地,也可以是游客认领的生态菜园。滩渡口既是游船和赛艇码头,也是钓鱼休憩的滨水平台。朴树树冠限定出传统意向的村口广场,农时是晒谷场,闲时则是游客与村民同乐的第三空间。
✦生产与生活兼容。农民集中居住点的村宅设计兼顾了农民自住与乡村旅游的可能性。通过双出入口的设计与对于空间的精细化划分,每种户型都可以形成农民自主的私密性空间和可以对外出租的经营性空间。两部分可分可和,互不干扰。经营性空间充分考虑了标准化设计,具备了集中经营形成规模化接待能力的可能性。
各户型平面图
3
实施成果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色彩与环境的融合,选取浅灰、深灰、黑色与木色相结合的配色与简洁的立面材质,营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郊野风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石板桥(实景图)
摊渡口(实景图)
石水岸(实景图)
北面荷塘视角(实景图)
end
下期预告
下期继续为大家讲述水库村村民中心项目,敬请期待!
上观号作者:上海规划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