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难找民警”这句话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在服务群众、扶危救急的同时,110报警服务台每天都要接到大量非警务类警情,不仅将干扰和影响110的及时、有效报警和出警,而且占用了公共资源。自全国公安机关减轻110接处警工作负担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青浦公安分局将其作为警务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持续推进,自2019年12月在全区范围内启动线上全量“一键分流”以来,已累计分流非警务类110工单18000余起,有效处置率达72%。
日前,青浦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接到这样一起110报警电话:外卖员王某(化名)在送餐过程中差点与一辆小客车相撞,双方发生了争执。然而,外卖员在拨打110没多久后,等来的不是公安民警,而是赵巷镇网格化中心的网格监督队员,在队员的一番耐心调解下,客车驾驶员向王某道歉,双方握手言和,行车纠纷顺利调解。
据民警介绍,像这样的报警内容,属于典型的“非警务警情”,也就是不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非紧急求助、咨询警情,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于是,出面调解的便是网格化中心监督员。自全国公安机关减轻110接处警工作负担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青浦公安分局与青浦区城运中心积极探索,围绕“一网统管”建设,在青浦区实行包括涉环境违法、涉房屋管理、非警务求助、应急联动及纠纷在内的5类51项非警务类警情“一键分流”处置。
在青浦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民警接到非警务类110报警之后,直接通过系统将工单流转给一桌之隔的区城运中心工作人员,区城运中心再根据警情下达至街镇网格中心,过程快速、有效。据青浦公安分局指挥处指挥中心主任杨盈之介绍,目前,青浦公安分局已经和区城运中心联合办公,这些原本由公安民警到场处置的,但又不属于公安管辖的事项,由城运平台承接响应,调度先期处置力量到场,并视情流转至政府对应职能部门,报警人的诉求能及时得到回应解决,市域社会治理也从以往公安应急处置向各部门综合治理、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深化推进非警务类110分流工作是当前 “一网统管”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提高城市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各街镇在管理力量配套保障方面,推动“多格合一”建设,让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专业人员实体沉入网格,通过组建7*24小时先期处置队伍,到场开展处置。当先期处置人员在接到网格工单后快速到场,对于现场不能解决,但又属于相关职能部门的事件,将工单流转至相应部门,便于后续能及时跟进,从根本上解决报警人的诉求问题。
据赵巷镇网格中心副主任杨志光介绍,目前,辖区内赵巷派出所和崧润路派出所已经和镇网格中心联合办公,镇内也成立了4个联勤联动站。从试点开始,赵巷镇总共分流了4758件非警务警情,成功分流约87%。
小青果
110报警应当体现在关键时刻、危难时刻,如果让110和民警们不堪重负,并且陷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尴尬,最终受损失、受伤害的将是我们每个人。
记者:李艳丽
摄影:李艳丽
责编:吴怡静
上观号作者:绿色青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