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列满载着光电极板、汽车零配件、白色家电、工程机械零配件等货物的货运专列缓缓驶出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站。这些集装箱被运至上海芦潮港铁路中心站后,短驳转运至上海洋山港,再搭乘远洋船舶出口至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记者获悉,这是上港集团苏州ict项目(inland container terminal,内河集装箱中心)另一个重要运输通道即铁路通道的正式打通。
据介绍,上港ict项目通过衔接“一键式”+“一站式”线上与线下融合的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将洋山港的港口综合服务前置延伸到货源腹地,构建“宜水则水、宜铁则铁、宜公则公”的业务发展模式,仅“提空送重”(提取空箱,送重箱去港)这一环节,货主即可省去90%的集卡运输里程,有效降低客户成本并解决东海大桥忙闲不均的痛点,缓解临港地区交通压力。此外,客户可通过ict信息平台一键式完成办理单证、缴费、查询位置等业务,并实现各环节之间的数据实时互通。
随着洋山深水港的发展,东海大桥作为进出洋山港的唯一一条通道如今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集中送港、大船疏港,高峰时段,东海大桥就变成了集卡的停车场。针对忙闲不均的东海大桥路况,上港集团今年推出了“临港ict试点项目”,引导部分航线集卡的出口集装箱先在芦潮港集并,在东海大桥通行低谷时间段合理安排进港,均衡东海大桥的流量,削峰填谷上。
但东海大桥的问题不仅仅是上海港的问题,上海港的业务辐射长三角,整个长三角区域集疏运体系同样面临着重压。上海港70%的货源来自腹地,作为上海港重箱生成地,苏州年生成货量近300万teu,其中90%通过公路运输进入上海港,即每年有270万teu。为前置港口服务、降低客户成本并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社会痛点,上港集团近日在苏州正式推出ict项目,用组合拳模式解决痛点,通过信息化建设,打通上海港所有的码头以及业务环节的数据,形成一站式受理、一键式查询、可视化追踪,真正打造智能物流枢纽。
栏目主编 许素菲
责任编辑 邓清元
图片来源 同盛物流供图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