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那么安全,有必要买“家庭应急包”吗?

“到底哪里可以购买”

“政府部门能不能统一发放”

……

近日,关于“上海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包”的问题,引发了不少市民关注。专家更是直言:相比“买包”,实实在在掌握使用方法才是应急逃生时的关键所在。

上海早年发的“家庭应急包”

被居民“压箱底”

“家里配备一些应急物资以防万一,这个理念是不错的,不过,我真的没有准备这些东西。”采访中,市民缪先生坦言。

记者发现,和缪先生有着相似想法的居民家庭占到了绝大多数:

记者在长宁区、黄浦区等老旧住宅小区内随机选择了两栋居民楼进行抽样询问,在近20户居民家庭的问询过程中发现,鲜有居民家庭配置了较为完整的“应急包”——

■ 大部分家庭常备的都是一些应急药品,比如治疗感冒、腹泻,以及创可贴、酒精棉花等。

■ 对于“家庭应急包清单”内提到的逃生绳、具备收音功能的手摇充电电筒、逃生哨、灭火毯等专业的应急物资更是显得非常陌生,不少人表示“根本都没听说过”。

(政府部门此前发放过一批“家庭应急包”)

其实,多年前政府部门曾发放过一些“家庭应急包”,但不少市民早就放在家里“压了箱底”。其实,里面配备的应急物资非常齐全,从逃生绳到防割手套、屏障防毒面膜、剪刀、冰袋、创可贴、口罩等等,一共有18件。如今不少物品都已经过了使用期限。

市民认为上海很安全

不用准备应急包

记者发现,大家之所以对自备家庭应急包不以为然,主要是出于“上海很安全”、“地震、洪水不可能发生”等这些想法:

■ 上海地区各种灾害发生的概率很小,台风也常常擦肩而过。

■ 上海有种自我保护能力特强的“结界”。

“就算真的有强台风,或者发大水,政府部门也一定会统一组织我们撤离的。”居民苏阿姨的一席话颇具有代表性。

经历了突发事件

不少市民添置应急物品

不过,也有一些市民因为经历过突发事件,因此,在应急物资的配备上比较具有主动性。

家住长宁某小区的茅先生,此前所在的楼栋就曾发生过火情。重新搬回家后,他便在第一时间让儿子帮忙添置了一个家用灭火器、一条灭火毯,另外还购置了两个呼吸面罩。

如今,他得知上海有了家庭应急物资包的清单,打算让儿子再根据这个单子增添一些东西,“有些东西倒是第一次听说,确实长知识了”。

记者发现,诸如茅先生这样有过“经历”的居民,对于自家配备应急物资包的需求会大许多。不少人更是将灭火器等作为首选内容:

■ 一方面是比较容易购买到。

■ 另一方面,也是市民接触和能够想到的最常见的应急物资。

清单种类过多

市民自行配齐不容易

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声音就是:

“如今,哪里能够买到

一整套的家庭应急物?”

确实,记者发现,对于市民来说,想要自己把清单上的这些物品配齐不容易,而且价格也不便宜。

记者在一家购物网站上输入“应急包”查询,显示的商品超过千件。

这些“应急包”所含的应急物资与建议清单上的并不完全吻合,根据配置不同,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不过,从交易记录看,销售数量并不算大,不少近期交易量为零。

(网络上的应急救援产品五花八门)

官方:

市民可以“按需配备”

对此,上海市应急管理局自然灾害应对和物资保障处处长章震宇告诉记者,目前,其正在准备一定数量的家庭应急包,近期将发放到各街道和工业园区。

如果市民有强烈的购买意愿,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选购——

■ 正规的体育用品商店

■ 户外用品商店

■ 寻找网上信誉度高的官方店铺

章震宇也提醒广大市民——

■ 最新公布的上海家庭应急包清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市民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按需配备”,例如,住在一楼的居民,就不必非要一味地追求“逃生绳”。

■ 同时,市民在自行购买时也务必要注意这些产品的保质期,诸如口罩、呼吸面罩、灭火器等物品需要定期更换,并非购买一次就“一劳永逸”。

专家:配备物资是基础

熟练使用才是关键

“首先得有自救方面的常识,懂得自救的方法,才知道该准备哪些东西,一旦出事也才能用得起来。”一直在做急救培训的娄先生告诉记者。

(经常参与各类逃生演练是很有必要的)

在鼓励更多市民主动了解的同时,不少人也坦言,希望消防部门或政府属下的街道、社区等经常组织培训,进行实战演练,让更多人真正掌握逃生的本领。

“我经常参加的就是火灾逃生演习,大部分都是拿着毛巾捂住嘴巴往外冲。”一位居民坦言,希望还能再增加一些三四层楼逃生绳使用的方式,以此应对较高楼层的突发事件。

来源:劳动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史笑雨

上观号作者: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