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空间】“今天你留意身边的桥下空间了吗?”

写在最前面

盛夏之际,桥下系列以三篇国际案例开启讨论,几个月之后,让我们把眼光重新投向上海、投向身边的桥下空间。几周前,2018年“微更新激活桥下空间”的试点之一——苏州河长宁段凯旋路桥、古北路桥桥下空间历经2年实施完成,从“灰空间”到“游乐场”的转型引发了大量关注,也为上海桥下空间的探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冬季系列中,将围绕着上海桥下空间的三种主要类型:跨河桥引桥桥孔空间、轨道交通高架桥下空间和高架道路桥下空间推出系列文章。既有这些空间的使用现状,也有对18、19年试点竞赛的回顾以及已经开展的空间探索。这是照亮曾经被忽视的“灰色空间”的过程,也是一次设计介入城市空间的有益尝试。

01

苏州河上的桥

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与苏州河密不可分。苏州河沿岸曾是上海的工业带,上世纪90年代以后,工厂搬迁,两岸的建设重点也从生产型空间转变为生活型空间,商业服务、休闲娱乐、文化博览、居住等功能高度混合,不断丰富着滨河空间的类型,也构成了密集城市中珍贵的开敞空间。与黄浦江相比,苏州河的尺度更加亲人,也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

▲苏州河上的桥(河口至外环线),制图©️冶是建筑

随着上海市“一江一河”总体规划的提出,苏州河整体的规划建设也被提上日程。其中中心城段东起苏州河黄浦江河口,西至外环线,长约21公里,涉及黄浦、虹口、静安、长宁、普陀、嘉定六区。在这21公里中,分布了20余座车行、人行桥。这些桥和桥下的空间是苏州河沿河廊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完全有潜力成为可停留、可使用的节点空间。

▲苏州河中心城段主要公共活动节点、通道和片区,图片来源:《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

2018年,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发起“行走上海——城市空间微更新计划”之“激活桥下空间”的活动,对中心城段的桥做了记录与初步分类。除了外白渡桥、乍浦路桥这样建造时间较早、没有桥荫的类型之外,更多的是有桥荫、有改造条件的跨河桥。这其中包含了高架轨道、高架道路、多桥立体交叉等多种情况。从平面关系上来讲,既有穿过腹地的桥,也有直接连入滨水地区的桥,如江宁路桥,也有伴随着“一江一河”规划同期建设的桥,如昌化路桥。

▲苏州河跨河桥典型剖面(向右滑动可见更多),制图©️冶是建筑

▲苏州河跨河桥典型平面(向右滑动可见更多),制图©️冶是建筑

这些桥下空间大多没有特定的用途,多用作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停放,也有空间经过改造后配备了健身设施,作为市民健身点使用。以共和新路南北高架的桥下空间为例,除了停车之外,在中段辟出了一个篮球场与排球场,是颇受欢迎的运动场地。

▲镇坪路桥下的休闲空间

▲共和新路南北高架下的停车与城市运动场

▲其它桥涵空间广顺北路桥、仙霞西路桥、西康路桥的涵洞改造,打通断点,为行人提供便利而舒适的漫步道,图片来源:林李公司

02

2018、2019试点征集回顾

之苏州河跨河桥

▲点击图片可跳转至2018、2019年微更新活动详情

在上海鼓励土地混合利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行走上海”以“微更新激活桥下空间”为题于2018、2019两年持续聚焦在上海桥下空间的话题。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年的试点中都有在苏州河沿线选取跨河桥桥下空间的类型。一方面与苏州河贯通工程的景观建设相匹配,另一方面这里的车流、人流相对适中,挑选的更新点位也尽量在相对安全的场地。如2018年试点三,可供选择的点位是长宁区境内的四座跨河桥,分别是:威宁路桥、古北路桥、内环高架中山西路段以及凯旋路桥;2019年试点二,可供选择的点位则是普陀区境内的古北路桥和祁连山南路桥。其中,古北路桥两端的桥下空间在两届都有出现。随着这两年苏州河贯通工程陆续展开,长达11.2公里的长宁区段已全线贯通,桥下空间的落成可以说是一次小试点在大工程中的实验,大工程为小试点的探索护航。

▲2018、2019年苏州河桥下空间试点分布

▲2018、2019年苏州河桥下空间试点概况(向右滑动可见更多)

2018年苏州河跨河桥桥孔空间试点优胜方案及优秀方案

优胜奖

项目名称:糖苏河

项目点位:凯旋路桥、古北路桥

设计团队:54号 satun卅吞团队(黄晓晨、潘彦芹、李寒、温婧、屈明宇)

项目概述:

设计师借用“趤马路”(上海话“逛街”)把人们带回旧时一种慢慢走的轻松姿态体验苏州河。让步履匆匆的城市人也能抽空享受慢时光。“趤”与“糖” 同音,以糖为设计主题在苏州河的一系列跨河引桥的桥下空间藏了各种各样的糖果盒子。空间体验如同糖果一般给人慰藉,让人从糖分中吸取能量再次重新出发。

▲“糖苏河”方案整体概念

方案将苏州河跨河引桥的桥下空间归类为市政服务段、桥底体验段、沿河补给段(由桥起坡为起点至河岸为终点)等三个标准段进行系统化改造,又根据各个桥底不同性格赋予不同的色彩,给每座桥定制专属的糖果盒子。古北路桥以红色三角彩钢为元素,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凯旋路桥以圆形彩钢与柠檬黄色为设计元素,分别加入了艺术展览、运动休闲、亲子娱乐等功能。富有冲击力的“糖果盒子“为桥下空间带来了新的体验方式,使原有的消极空间重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糖苏河”方案详细设计

优秀奖

项目名称:城市脉动

项目点位:凯旋路桥、古北路桥

设计团队:06号 刘昌铭、王耀萱、朱力辰

项目概述:

方案以激活桥下空间为目标,尝试将被打断的空间连接起来。两座桥的使用者有所差异:凯旋路桥下空间服务社区居民,呈现出近人的社区尺度,而古北路则是更为宽阔的城市尺度。针对不同尺度空间采用半围合或围合的策略,通过格栅、围墙的使用,让消极空间转变为可使用的空间,也放大了对声音的感知,让使用者能感受到城市中的律动。

▲“城市脉动”方案

优秀奖

项目名称:全民舞台计划

项目点位:凯旋路桥、威宁路桥

设计团队:47号 符骁、黄立群、刘艳艳、姚兴

项目概述:

设计团队以“全民舞台计划”为概念,重建人与苏州河的关系,成为大家的舞台。威宁路为生活舞台,用连续步道串联通行,两侧设置活力点设置便民服务。凯旋路设计一个派对亭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让每个人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活动与归属感。

▲“全民舞台计划”方案

2019年苏州河跨河桥桥孔空间试点优胜方案及优秀方案

优胜奖

项目名称:糖苏河2.0

项目点位:古北路桥、祁连山南路桥

设计团队:218号 satun卅吞团队(黄晓晨、潘彦芹、温婧、李寒、屈明宇、胡梦霞、赵博)

项目概述:

satun团队19年提交的方案延续了去年的主题——以色彩和气味建立桥下空间的标识感,但是基于实施的经验,对概念做了提升。在设计概念中保留了桥下停车场作为弹性空间,结合苏州河步道的特征提供服务,并且进一步扩大桥下的服务区域。

古北路桥延续了南岸的红色系,由北向南分别是停车场、司机能量补给站、游乐场地和落客区,结合能量补给站设立了垃圾回收区,桥下与滨水的游乐场地以蜜桃色的秋千作为主题。祁连山南路桥下空间布局与前者类似,由北向南依次是停车场、补给站、落客区,特别的是由于滨河区域空间充裕,集中设置了有一定规模的健身场地,选择清爽的薄荷绿色作为对该区域内绿化不足的补充。

▲“糖苏河2.0”方案

优秀奖

项目名称:蓄能行走

项目点位:古北路桥、祁连山南路桥

设计团队:211号 陈述鹏、郭懿

项目概述:

方案的重点是希望通过铺装易操作、有趣味的发电压电片来改变两座桥下封闭的现状,只有空间的改善与明亮才能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改善周边居民的社区生活。设计依靠蓄能绿道来组织交通流线,磁场作为绿化景观,服务设施收集行走充电,以此带动周边区域,将桥下空间变成对居民更有吸引力的休闲场所。

▲“蓄能行走”方案

竞赛总结

上述方案在论述现状问题时,普遍提到了现状滨水带连续性的“打断”,也提到这些空间与市民日常使用存在割裂。大多数方案选择保留现状中以停车为主的功能,这样一种刚性需求应当得到满足,同时可对界面做适当提升。而对于滨水带衔接的端头空间,运用轻质的手法与明亮的色彩做处理,使这些空间兼具有多元的功能、清晰的使用定位,和更加友好的城市界面。这些方案也都涉及到交通组织、社区融合、城市家具、景观、铺装、照明等议题。

评审团队中不仅有相关部门、规划师、建筑师,还有将来负责实施和运营的城市管理者,他们关注的视角与设计师又有不同。

2018年的评审指出,通过景观设计和设施完善来改变原本的消极环境,结合滨水带植入公共功能的做法是值得肯定,但是街道的安全与桥下空间的特殊性同样重要。如何平衡创意与后续管理,防止更新后的空间产生新的问题?这是从策划、设计、实施到最终的运营要共同面对的挑战。2019年的评审指出,设计师们往往“想得多,做得多,表达得多”,但是做“加法”对小场地是否合适?是否会给方案的实施带来难度?用适度的方法去解决才是最优解。两个桥下空间所属辖区的街道代表的发言则更能代表后续管理者的心声:运营维护应当被纳入评判方案的标准,方案复杂的直接后果是管理养护上的难度。尤其是当“网红”出现,却缺少与之相匹配的管理能力时,并不能带来积极的效果。

03

从“糖苏河”开始

在桥下空间试点展开的同时,也有不少桥涵空间开始有意识地改变以往的形象,用更活泼、友好的姿态融入城市空间。几周前,首批桥下空间试点,长宁区凯旋路和古北路两处桥下空间历时近三年,终于建成。实施方案正是采用了2018年的优胜方案——“糖苏河”。桥下空间系列后续还将对项目建设始末做详细介绍。这个项目中体现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受到了广泛关注。

▲苏州河长宁段凯旋路桥桥下空间

试点建设主体长宁区建管委表示,从2010年竣工的“苏河印象——长宁区苏州河延线景观改造项目”开始,长宁区利用沿岸绿化、景观空间的建设,对苏州河中心城西段南岸打造亲水沿河走廊,使市民休闲与苏州河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进一步提升健身步道及附属公共空间的“穴位”,有序推进桥下空间的持续更新利用,从而成为弥补不同地块功能、服务不同使用人群的有效手段,改善空间割裂的现状,重塑城市、街区关系,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提供更多具有活力和品质的城市开放空间。

▲苏州河长宁段古北路桥桥下空间

在目前上海复合型的公共空间体量远未达到饱和的情况下,有必要继续对儿童游乐设施、体育场地等新的用地可能性做出探索。这个探索不妨就从“糖苏河”开始。

来源: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上观号作者:上海规划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