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也是人类重要的经济单元、居住之所和权力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人口及经济规模巨大的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巨型城市、全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全球城市-区域、跨洲大都市带等新形态。这些空间新形态为人类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发展动力,也带来了诸如行政阻隔、环境污染、社会不平等、风险积聚等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对国家和城市的跨区域治理体系重组和治理能力提出新的需求。本文系统分析梳理21世纪以来全球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脉络及发展概况,为中国都市圈、城市群建设规划提供思路和经验借鉴。
01
从城市到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脉络
1. 从城市到都市圈、再到城市群的发展阶段
空间尺度上,从城市到都市圈、再到城市群的发展,主要有四个阶段。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新工业化、快速交通、政策支撑和知识经济作为当今六大主要的区域发展驱动力,使得城市的聚集演变理论遵循一条时空路径:从城市到城市组合、到都市圈、到大都市圈、再到城市群。这一条路径比较清晰地代表了现今全球范围内都市圈和城市群的梯度进化和多层结构模式。每一次扩展让城市聚集能够不断地增强辐射效应,即从一城与一城连接,到成为辐射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的增长中心。
// 图1 从城市到都市圈到城市群四阶段的发展演变
2. 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的不同特征
空间层面来看,从一个城市的小的市域范围、到跨区域的都市圈,甚至到跨越国家的城市群,包含的城市数量从一个增加到3或多个,再到3个核心城市与多个周边城市。人口数量也是成倍数的加增,从500-1000万,到2千万人口以上的都市圈,再到3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群,空间结构不断向外辐射。三者的交通网络由内城交通网络为主的弱城市间连接,到完全的都市间连接,最后是都市圈内和都市圈之间大量的连接。这种城市间的交通网络连接模式由弱到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产业集成的不同模式:即一个城市的极弱城内产业集成整合,都市圈的强城市间产业集成整合,城市群完整集成的产业系统。
在区域结构上,一个城市为单核、都市圈则为单或多核的轴-层网络结构,城市群为多核星云且高度连接的网络结构。这样的区域结构是由不同扩张模式形成的:一个城市的点状扩张,都市圈的轴-带扩张,城市群的串珠网络辐射扩张。所以产生的功能也是有差异的:城市主要是作为市域范围的增长中心,都市圈则是能够成为国家的增长中心,而城市群可作为国际增长中心。
//表1 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特征对比
02
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概况
当前,国内外研究普遍采用都市圈、城市群(国内为主,存在混用)、大都市区、城市区域、超大城市区域、城市功能区(functional urban area)等概念,没有国际统一标准(实际上,因国内外城市建制属性的不同,对超越城市行政区域边界形成的 “圈”、“群”等概念,在理解上存在质的区别)。借助联合国《2018年世界城市展望》和《2018年世界城市数据手册》中提出的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概念以及不同规模城市的全球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分析全球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情况。
// 表2 2018年世界不同规模城市的数量与人口结构
2018年全球整体城市化水平达到55.3%,1000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有33个,500-1000万的人口有48个,100-500万的城市有467个,50-100万的城市598个。从不同大洲的空间分布观察,每个大洲的城市群数量、人口分布等存在显著差异。但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不同大洲的超大城市增长潜力存在巨大差异,如1990年全球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只有10个,2018年增加到33个(分布在20个国家),全球近12%的人口生活在这些超大城市中,但是绝大多数超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班加罗尔、曼谷、雅加达、拉合尔和马德拉斯等相继成为新成员,欧美国家则分布较少。
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全球范围内,除了以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为核心城市的发达国家都市圈、城市群走向更加成熟外,在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欠发达地区,将会产生更多的超大城市,进而促发形成新的都市圈、城市群,成为带动世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来源:上海大都市圈规划
上观号作者:上海规划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