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分克数】9号线1分50秒最短行车间隔是如何“炼”成的?

【编辑】璐璐酱

(祁稼昊摄)

上周五,9号线工作日早高峰再次增能,列车最短运行间达到1分50秒,成为上海地铁全网中间隔最小的线路,也是全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间隔最小的线路。此次,9号线从1分55秒缩短到1分50秒,虽然只有这短短的5秒之差,但其背后却是上海地铁人无数智慧与汗水的积淀,是分秒必争的全情投入!

这“抢夺”的5秒究竟从何而来,小编带您揭秘幕后。

9号线提速回顾

2007.12

09a01型车辆上线运营

2008.12

09a02型车辆上线运营

2017.06

09a03型车辆上线运营

该车型也是上海地铁第4000辆列车

2017.06

最小运行间隔2分30秒

2018.10

最小运行间隔1分55秒

2020.04

09a04型车辆上线运营,

9号线成为上海地铁首条

单线路列车数突破100列列车的线路

2020.12

最小运行间隔1分50秒

运管中心

精心编制新运行图

为确保增能方案顺利实施,运管中心精心细化编制了列车运行图,制定专项盯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牵头各运营单位开展运营期间高密度载客试跑工作。并于新图实施前专题召开了9号线1分50秒增能工作布置会,对各项设备条件及准备工作进行了再次确认,对设备保障、物资准备、人员值守、岗位作业、应急预案等增能相关工作进行详细布置。

运一公司

运营试跑 安全护航增能

从1分55秒到1分50秒,短短的5秒却有着严苛的要求,9号线乘务部的司机需要在90秒内完成相关作业,以达到增能的要求。为确保增能工作顺利开展,9号线乘务专业提前进行了“1分50秒”运营间隔试跑,通过数据的汇总分析,为增能做好前期准备。

维保车辆

智能运维 助力提速

入对故障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判断处理。当前,9号线列车达104列,智能运维将进一步提高列车维护效率,为提升列可靠性打下扎实基础。

维保供电

协同作战 排查隐患

12月14日至17日期间,维保供电变电运修一部部门从运营开始入驻9号线,在现有保驾基础上,落实9号线佘山站~金吉路站17个牵引站改为有人值守模式。7天总计240余人次。并在早高峰通过9号线张泾桥牵引站、打浦桥混变直流开关负荷监测系统,每20分钟关注一次直流开关负荷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分公司生产调度,并将相关负荷数据下载交设备管理部,电力运行管理部。

维保通号

软件升级 提高效能

为了列车增能做准备,维保通号9号线车载人员利用夜间检修时段,分批对九亭及金桥车库内104列车进行vobc软件升级,从而改善列车ato停站精度,升级完毕之后安排班组骨干进行早高峰保驾,确保正线列车安全运营。同时,维保通号四部人员对金吉路出入库线列车出车进路触发方式进行整改。

维保工务

密切监测轨道设备

随着上海地铁9号线高峰期增能后,列车通过轨道的频次也随之增加。这对于轨道维护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维保工务分公司加强9号线轨道病害监控,在部分区段采用常规探伤与通用仪探伤相结合的模式为行车安全加上一道保险。对于9号线露天高架地段,工务分公司加强线路巡检工作,密切监控轨道设备,及时对存在隐患的钢轨进行更换。根据线路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做好冬季防断工作,为9号线增能提供有效保障。

信源:集团党建工作部、上海轨道交通运管管理中心、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车辆、供电、通号、工务分公司

上观号作者:上海地铁shme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