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新书丨朱生豪:用一生翻译莎士比亚

如今,对于莎士比亚和他的作品,人们已不再陌生。想要在书店里找到一本莎士比亚的著作,也并不费力。很难想象,20世纪三四十年代,莎士比亚的故事才刚刚通过一位译者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

这位译者,就是朱生豪。

在战火纷飞、时局动荡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朱生豪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毅力,以华赡流畅、庄谐兼备的汉语诠释出莎士比亚戏剧的无穷魅力,却也因此积劳成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时至今日,朱生豪先生的译本一版再版,影响深远,已成为汉译世界文学名著的经典之作。

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也为了让青年一代更多了解他的故事,绘本《朱生豪与莎士比亚》近日出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朱生豪坚持理想、笔耕不辍的一生。

《朱生豪与莎士比亚》

沈蕾 绘著

isbn:978-7-5608-9371-6

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沈蕾小时候就住在朱生豪故居附近,“小时候就经常看到清如奶奶,觉得她和一般的老奶奶不一样,散发着读书人特有的气质,后来长大了读书了,也学了英语,更加体会到朱生豪、宋清如夫妻的不易。”

长大后的她对朱生豪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敬佩。她介绍道,英语可以分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和现代英语,莎士比亚的戏剧算是早期的现代英语,和现在的英语相比难度高出许多;朱生豪先生在战乱时代又没有什么参考书,但是他翻译的版本至今仍受到读者喜爱,可见其翻译功力之深。

2016年,沈蕾就计划以朱生豪先生的故事为内容出一本面向青少年的绘本。整理、作画的过程十分漫长,今年,这一绘本终于面世。除朱生豪生平梳理外,书中还附有朱生豪及其译事年表和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简目、朱生豪致宋清如书信节选,力图更全面地反映朱生豪的一生。

“朱生豪去世后,宋清如女士为莎剧译本的出版而奔走。1947年,世界书局出版了朱生豪译作《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一至三辑二十七种。从1935年春开始接下翻译任务,到首次付梓,已经十二年过去了。朱生豪虽然没有走上过战场,但却以自己的方式,成就了一个民族英雄的使命。

195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收入了朱生豪译出的全部31个剧本。1978年,经过又一代翻译家的努力,补译了朱生豪未及译出的六个莎剧以及莎士比亚的全部诗歌作品,中国的第一部外国作家全集《莎士比亚全集》问世了,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译本,朱生豪为之奋斗并付出了年轻生命的遗志终于实现了。

2007年11月,为了纪念这位了不起的翻译家,在他的故乡浙江嘉兴,经过重新翻修的朱生豪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摘自新书正文)

作为朱生豪和宋清如的后人,我把收集、整理父母的生平资料和作品看作是自己责无旁贷的任务,这些年来也整理出版了一些传记作品和文集。我做这些工作的宗旨之一就是努力把现存的相关史料收集保留下来,为我们的民族尽可能完整地保存这一份文化遗产;另外则是勉力在朱生豪的翻译手法、风格及语言特色等方面做些“抛砖引玉”的探究,希望能为今后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真正的专家们提供一些思路。而对于在各个不同社会阶层,特别是在青少年学生中以朱生豪为榜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励志教育,使他们能在前辈的榜样中受到激励,更努力地学习和提高自己,更好地走上未来的人生之路,确实还考虑得不多。

沈蕾创作的绘本《朱生豪与莎士比亚》,很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缺失。绘本以简约精炼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了朱生豪的基本生平和业绩,又以娴熟的笔法绘制了精美的图画,全书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特别适合于青少年读者的口味,我衷心地为这个绘本的问世而高兴!

朱生豪生活的时代和今天有着天壤之别,特别是他从事翻译工作的那些年,正是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事业与日本侵略者做殊死拼搏的时候。朱生豪作为一个文弱之人,也以他自己所长的方式来与侵略者战斗。在不断颠沛流离、两度损失译稿、生活极其艰难、健康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坚持握管不辍,直到耗尽了他的全部心血,留下了珍贵的经典译作。

朱生豪还曾在“孤岛时期”的上海,直接秉笔诛伐日伪和法西斯,写下了一千多篇艺术性和战斗力俱佳的时政短论“小言”以及其他一些诗文作品。他以“屈原是,陶潜否”的铿锵词句,表达了他不再向往那种“采菊东篱下”的生活,而要像屈原那样上天入地,投身现实战斗的决心。他的“小言”在我国特殊时期的“孤岛文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生豪的译作从初次出版至今已经有七十多年了,译作经受住了历史的淘洗,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而且经过一代代翻译人的努力,现在已经有了多种完整的《莎士比亚全集》的中译本。中国终于有了完整的“老莎的译本”了!这是最可以告慰朱生豪的。

如著名翻译家、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苏福忠先生所说,朱生豪消耗了“他二十二岁到三十二岁这样充满才情、诗意、热情、血气方刚而义无反顾的精华年龄段”,在我国翻译文学的园地里浇灌出了一株奇葩。同时,也以他在民族危难之时,横眉冷对侵略者的战斗精神,为后代建立了一座爱国主义的丰碑。

希望青少年朋友们能够通过本书认识我父亲,理解我父亲,并以此为动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思想修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创造新的业绩!父亲看到自己有那么多跨越时空的年轻知己,定会含笑九泉的。

朱尚刚

2020年7月1日

于嘉兴南湖畔

节选自新书序言

内页预览

来源:同济大学出版社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