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学习素养如何培育?指向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能力如何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变革育人方式,高标准落实国家课程,培养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所需的创造性人才?
项目化学习指向这些重要问题的回答。
11月22日~23日,由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主办、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峰会:指向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项目化学习在上海中学举行。
本届峰会同时还举行了“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会,启动会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召开,由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和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承办。
01
项目化学习: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实践
不久前,上海市教委出台了《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该计划写道:以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为导向,以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和研究为着力点,以活动项目、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为载体,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与学方式变革,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上海将培育项目化学习实验校100所左右,覆盖全市所有区。
本次会议的启动会上,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杨振峰进行了三年行动计划相关名单宣布,同时期望入选的各实验区、实验校在三年中有效利用资源,做出令人满意的成果。
会议由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周勤健主持,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桑标首先发表了致辞,表达了对项目化学习的支持和关注,同时预祝本次峰会圆满成功。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书记、副主任纪明泽作为专家代表发言,提出要做好三年行动计划研究与实践的专业支持与指导工作。
启动会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贾炜进行启动会领导发言,强调了发展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能力在本次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心位置。
“今天的启动会标志着本市正式开始了项目化学习的生动实践。项目化学习的指向是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核心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我们推进项目化学习,就是要以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为导向,推动学校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从活动领域、学科领域和跨学科领域入手,引导学生持续探究,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重要的终身学习能力。
这也是我们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实践。”
随后,上海教科院普教所所长汤林春主持了上午的主旨报告部分。
“项目化学习,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陈云龙高屋建瓴地阐述了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教与学变革方式对于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他看来,项目化学习体现了课程改革非常重要的两点:
聚焦核心素养,加强了课程的统整和综合;
突出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变革了育人方式。
02
项目化学习:激发创新与创造力的有效抓手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所长夏雪梅做了项目化学习实施过程中的创造性的报告。她首先探讨了为什么要关注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提出在琳琅满目的项目成果背后,更应该打开项目化学习实施过程的黑箱。她提出了三个追问:
第一,是学生的成果吗?
第二,是所有学生的成果吗?
第三,是学生经过探索的成果吗?
基于这一前提,她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创造性和学科教学的关系,探讨了项目化学习中创造性的理论模型,再以学科项目的实证研究为例对项目化学习实施中的创造性进行了分析。
在随后的报告中,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总编辑、项目化学习顾问john larmer报告了如何通过项目化学习激发学生们的创新与创造力,从国外的视角为如何通过项目化学习培育创造性提供了启示。
“人人都有创造性的潜能,那就需要一个真实,有价值的场域。”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主任、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理事长杨向东看来,创造性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格,项目化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真实且有意义的课堂场域,为培养创造力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他的报告中,他从课堂中的创造力测评角度,为我们解读了如何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创造力。
03
项目化学习:让孩子有机会对思考本身进行再思考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李伟涛主持了下午场的主旨报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陆璟通过呈现pisa的测评试题,报告了pisa问题解决测评数据,她介绍,pisa测试框架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问题设置、问题焦点、问题情境的性质、问题解决过程。这一测试框架包含技术与非技术、个人与社会、静态与互动、探究理解、表征构思等维度。这一框架也为创造性问题解决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纽卡斯尔大学课程创新教授,cflat学与教研究中心主任david leat从项目化学习中的元认知角度,通过具体的案例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了解了项目化学习中的认知过程。
他认为,元认知,是对思考本身进行思考,项目化学习正是促进元认知发展的重要方式,态度、技能、概念、过程、元认知等5个维度共同构成整体的问题解决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郝宁报告了创造性思维研究中的有趣发现,并为我们介绍了创造力领域的一些前沿研究发现。香港大学原副校长、教育学院院长、“中国教育30人论坛”成员程介明报告了项目化学习的科学根据与深远意义,基于实际证据阐明了项目化学习对于教育长远发展的重要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还为还为第二届全国项目化学习案例征集的特等奖获得者、上海地区一等奖获得者、上海地区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组织学校颁发了奖项,并举行了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丛书发布,会议重点推出了夏雪梅博士的新书《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胡庆芳主持了颁奖典礼与丛书发布环节。
国家督学、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作为丛书编委进行了点评,他从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出发,结合国家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认为项目化学习是落实素养、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新的育人方式的典型,这套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丛书与国家当前的课程改革是紧密相连的。他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实践中来,把中国年轻一代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敢于面对挑战的中国人。
与此同时,会议还举办了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种子教师结业典礼。某种程度上,项目化学习也改变了老师们组织教学的方式。会议现场,来自四所学校的种子教师和案例获奖代表从他们的所学、所得、所想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陈霞主持了种子教师与获奖学校、教师交流环节。
第一期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种子教师、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范燕瑞老师分享了“种子教师工作坊,助我构建项目化学习认知地图”;
同为种子教师的上海市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马骥老师分享了“让‘种子’更有力量:从‘我’到‘我们’”,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李文萱对两位种子教师的分享进行了点评;
第二届全国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案例征集与评选的获奖者、上海市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刘剑东老师进行了获奖故事“舌尖上的驱动性问题”;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王建芳校长分享了“智造赋能,培养面向未来的学习者”。
04
项目化学习: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育人方式变革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载体就是课程和教学。
11月23日上午的报告分别从研究者视角、实践者视角和管理者视角展开。
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成员、上海市教科院教育评价与pisa研究中心主任王晓华主持了研究者视角专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庞维国报告了创造性概念的演变及其对学科教学的含义,为我们系统梳理了创造性这一学术概念的发展历程和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明园晨晖学者郭家俊报告了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以有趣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创造性问题解决评价的新趋势。
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成员、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崔春华老师主持了实践者视角专场。美国圣地亚哥联合学区课程设计师zoe randall报告了培养好奇心和创造力、赋能变革推动者,讲述了国外如何通过课程变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江苏省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所所长唐江澎报告了研创式大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为我们如何进行大单元、大任务的学习设计提供了借鉴。
上海市徐汇区康健外国语小学校长沈燕泓、陆蓓蕾报告了“看见创造:项目化学习中的能力评价”,同样从一线实践者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学校里的故事。
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成员、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编辑部副主任吴宇玉主持了管理者视角专场。英国21学校执行总监兼联合创始人oli de botton了报告“脑-心-手:项目化学习如何赋予每个孩子全面教育”,结合科学理论从整体视角阐述了项目化学习的价值。上海市民办协和双语尚音学校校长吴萍报告了“项目化学习的学校常态化实施:制度与策略”,以接地气的方式为想要常态化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学习提供了典型样例。
经过一天半的报告与交流,第二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峰会圆满结束。据悉,会议之后,还会有一系列在项目学校开展的专题工作坊。
某种意义上,项目化学习的持续推进,是上海高标准落实国家课程的重要先导性实践,也是上海基础教育“十四五”重要攻坚性实践。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