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组在新中高级中学举行“实践出真知 行走育新人”——“行走的教室”综合实践课程项目研讨展示活动,向本市参加项目研究活动的延安中学、松江二中、奉贤中学、控江中学等部分学校介绍该校开展上述课程项目实践活动五年来在开阔学生知识眼界、培养学生热爱国爱家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记者从研讨活动现场新中高级中学校长刘爱国作的主题报告中获悉,该校“行走的教室”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始于2016年,全校高一学生在本校和上海大学等学校导师的指导下,利用每年的暑期放假时间开展主题研学活动,通过调查研究、论文撰写、纪录片制作、课题发布会等形式,将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构架起全新的学习空间。2018年,“行走的教室”综合实践课程被市教委列为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高中学校专题研修项目。
该校“行走的教室”第一季主题为“阅读宏村”,学生们通过考察宏村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了解并研究了徽州古建筑屋檐中摆线的应用,还进行了关于旅游开发对宏村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第二季主题为“溯流寻源”,学生们以“上海的水从何处来”的问题为切入点,溯流而上,在上海崇明、江苏苏州和张家港、四川宜宾、重庆、西藏甘孜和昌都等地开展实地考察,追寻长江沿岸悠久的文化脉络;第三季主题为“亲历历史”,学子们通过对经济特区深圳、一带一路先行区泉州、中国新经济形态典型城市杭州、长江生态城市武汉等地的考察,了解改革开放40周年所取得的伟大成果,体验新时代发展的蓬勃生机,激发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热情;第四季即主题为“我爱中国”,学生们在北京、甘肃、湖南、西安、延安等地留下行走足迹,领略红色历史文化。
今年的第五季活动,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变得非常特殊,学校不再组织全年级学生一起参加的大规模社会实践活动,而是让学生们在导师指导下,几人一组开展近距离的线上线下实践探究活动。为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学校开发了“行走的教室”综合实践课程app——手机智能应用程序。该app分为行走管理、行走云图、主题展区、历年回顾四个板块,为学生开展课程实践活动提供资源和技能服务。在导师和上述app的帮助下,学生们克服困难,线上线下一起“行走”,写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江南丝竹的现状调查和发展方向研究》、《疫情后的经济发展状况研究——以城隍庙小商品市场以及地摊经济为例》、《智能城市建设——自动配送机器人大规模发展的可行性》等40多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其中《以花博会为例,崇明大型活动周边路面规划研究》调查报告,对崇明公共交通的布局提出的一系列合理化建议,颇受市教委教研室、上海大学等机构专家和教授的关注和赞赏。
上观号作者: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