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新书丨你知道什么是清商乐吗?

被隋高祖杨坚称善

号为“华夏正声”的清商乐

究竟是什么?

在清商乐的研究领域中,目前尚未见到过一部从音乐的角度专论清商乐的著作。从涉足此领域研究的各种著作、期刊文献、工具书中,可知目前学者们对于清商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清商乐的历史源流、清商乐的音乐结构、清商乐的音乐性质、三调(平、清、瑟)的内涵四方面,但其中较多观点未能统一。

《清商乐研究》

漆明镜 著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本文则将重新分析史料,考析清商乐之源流、性质以辨明其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的地位。在梳理其历史脉络后,再辨明平、清、瑟三调之归属、实质,以呈现其在中国音乐史中的发展变化,并与今日民间音乐中所常用的宫调相比较,明确古与今的联系。

全文由绪论、引言、三个章节和结语四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涉及本文研究的范围与论题意义、清商乐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论文的研究思路三个方面。引言为问题的提出,并将与清商乐相关的一些体裁、乐种、宫调概念、音乐机构等信息作为关键词列出。第一章首先总结迄今为止古今中外的学者对其源流的不同观点,再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排除清商乐源于相和歌和房中乐的主流观点。第二章对清商乐的音乐内涵进行分析,囊括其音乐结构和音乐性质。第三章为全文的核心章节,考察了平调、清调、瑟调的内涵实质。

引 言

笔者一度以为,此文之开篇就应简明扼要地对清商乐作出概念性陈述。然而,在将古人遗存的文献以及今人的相关研究著述查阅、分析之后,才发现“清商乐究竟是什么”已成为文章首要揭示的真相,却不是能在篇首即轻率陈述的事实。

被隋高祖杨坚称善,号为“华夏正声”的清商乐①,其来源是何乐种?房中乐,相和歌,或是曹魏风流?其音乐内涵又是怎样?其三调乃至五调的实质又是什么?是调高概念还是调式概念?与荀勖笛律有无关联?是否影射了近世流传之三种音阶?其在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究竟占据了怎样的位置?与乐调发展是否有关?与戏曲发展有关乎?在现存能看到的乐谱中还能否窥见其一二?……若将“清商乐”一词居中放置,则可见诸多关键词如迷雾围绕在其周围,而若要一探其真面目,则只能在后文中剥开层层迷雾,显露真金。

① 见[唐]魏徵:《隋书》卷15,中华书局,2000年,第253页。

目 录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内 文 预 览

作 者 简 介

漆明镜(1982—   ),女,四川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教于广西艺术学院,研究领域为乐律学、中国古代音乐史。1997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就读作曲专业,2000年直升四川音乐学院本科就读音乐学专业。2006年至2012年在上海音乐学院跟随陈应时教授先后攻读乐律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代表著作有《魏氏乐谱解析》《凌云阁六卷本魏氏乐谱总谱全译》等,发表论文有《论双音编钟的音程组合》《平、清、瑟三调之于“相和”“清商”》《“房中乐”是什么?》《试从议“康熙十四律”》等。

end

来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