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设计案例之吴房村(1)——概况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上海按照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建设“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的目标,积极探索适应本市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我们总结、提炼了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土地利用和规划建设方面的探索经验,希望这些经验能够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的村镇及部门提供启发和借鉴,共同将乡村振兴工作推向新阶段。在接下来的推送中为大家介绍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奉贤区吴房村的相关情况。

村庄简介

吴房村位于奉贤区青村镇西南部,古称吴南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奉贤“贤文化”的发祥地。吴房村的村域面积1.99平方公里,村民总户数481户,2018年吴房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9年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村庄概况

区位特征

位置:距上海主城区仅40公里,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37.7公里,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37.6公里。

区位图

创新亮点

▲围绕“黄桃”特色产业,推动“黄桃+文创+旅游”农商文旅多产业、多要素发展。

▲搭建“开发建设、资产管理、招商运营”三大平台,整合国有资本、社会资本、政府等多方力量,以推动各类优质资源资本集聚辐射乡村振兴。

▲多元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对现有村庄风貌进行设计保护引导,选取海派江南、粉墙黛瓦为建筑特色,因地制宜选取设计元素。

三大平台公司

历史文化与风貌

自然资源

吴房村以黄桃种植为特色,现全村果树种植面积为650亩。2010年,奉贤黄桃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整体风貌图

特色风貌

以黄桃种植为主的农业格局保留了特色的圩田水网格局,村内水网密集,果园、农田有机布局。吴房村整体风貌设计源于著名中国画家吴山明老师与吴扬老师联袂创作的“桃源吴房十景图”,体现“绿田粉墙岱瓦,小桥流水人家”。

《桃源吴房十景图》局部

文化习俗

乡村文化:“贤文化”、“美文化”、“青溪文化”和吴房“旌义文化”。

文化名人:大明吴中草圣张弼,国家一级演员吴群。

非物质文化遗产:奉贤乡土纸艺(剪纸),打莲湘传统舞蹈及钩针编织技艺。

张弼画像及作品

策划及规划

策划

发展定位:

桃源壹号、青春(村)无妨(吴房)。

发展目标:

建成黄桃产业品牌村、匠心人才孵化村、桃园文化艺术村。

发展策略:

▲产业策划:以“黄桃+”产业为着力点,构建黄桃+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项目策划:策划黄桃产业孵化基地重点项目,目标建设成为都市近郊青年时尚乡村聚落、智能交互新型乡村社区、上海市近郊高品质乡村度假目的地。

▲人才策略:以“青春啊,青村”为主题,吸引年轻人在村内消费、工作、生活。

▲集中居住策略:以“城镇集中居住为主、农村集中归并为辅”,推动提升村组节地率。

产业结构模式策划图

规划

规划特色:

▲秉持“以绿为基、以水为韵、以文为魂、以业为核”的理念,对现有乡村风貌、建筑外貌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遵循“点面结合”的思路,在大处融入黄桃产业园区,疏通整治全村水系,优化整体环境,重点聚焦黄桃产业孵化基地。

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三心,两环四区”的空间结构。

▲一核:“桃源壹号”景观核。

▲三心:田园综合体一、二期和一个生活服务中心。

▲两环:通过既有乡村道路的连接提标和景观建设,形成串联主要功能节点的生活性、景观性环路,与解放南北路、友谊中心路、观光路相连接,打造青村镇“十里桃蹊”。

▲四区:以浦星公路、平庄公路为结构,形成“黄桃+创业孵化”、“黄桃+智慧体验”、“黄桃+精品种植”、“黄桃+创意田园”四个主题功能片区。

空间结构规划图

土地资源创新利用:

▲闲置宅基地流转:利用宅基地打造黄桃产业孵化基地和青春里颐养公寓,为黄桃产业发展和农村居民养老腾挪空间。另将107年老村居改造为三治堂,提供村民自治和议事的场所。

▲工业仓储用地利用:该类用地退出后保留原有工厂,新增公益性建设用地,打造里人客厅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其它:将村内8个鱼塘以承租形式交给国际垂钓俱乐部负责养护及经营,成立国际垂钓中心,举办相关活动。

土地利用规划图(2035)

下期预告

下期继续为大家讲述吴房村的规划、建筑、景观整体风貌设计,敬请期待!

上观号作者:上海规划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