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文物•圆津禅院

圆津禅院

圆津禅院,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年),位于青浦区朱家角镇泰安桥西堍漕河街193号,明万历年间重建圆津禅院,清顺治、康熙年间,圆津禅院逐渐扩建。结构小巧,佛像不多,但都精雕细刻,光彩耀目,庄严肃穆,从第三代住持语石起,几任住持都能诗善画,常有文人士大夫往往流连,吟诵聚会。明清以来,许多文人雅士慕名纷纷前来,禅院成了明清时期文人聚会之所,董其昌、徐干学等诸多名人均到禅院游览、题词。1995年修复开放,2001年正式登记。现院中恢复有赵孟頫手书的“涌月”石刻的“涌月井”和清华阁等古迹。

因供辰州圣母像,故又名“娘娘庙”。元至正五年(1345年)始建,清初禅院住持语石建亦峰居、漕溪草堂、墨华禅、息躬室、清华阁。现仅存大殿为旧建筑,乃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2000年予以修缮,并易名“三圣殿”,其旁建圆通殿;2001年重建清华阁。三圣殿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三开间,面阔9.45米,进深12.2米,十一架梁。硬山顶,铺小青瓦,吻龙脊,两侧各有一砖雕金刚,一持雨伞、一持琵琶,喻示风调雨顺。南北立面均为12扇井字嵌菱式落地长窗。南面院中有一古井,新砌石井圈上雕“涌月”二字,相传原为赵孟頫所题。大殿西面院墙上嵌有“重修华清阁记”“圆津禅院振华长老塔铭并序”“圆津禅院示禁”和“重建圆津禅院大殿记”四方石碑。

起初圆津禅寺内外一片寂静,故而连庙门也没进。旅游热后,寺院是游客必经之地,烧香是众人最热心参与的节目,于是,2000年圆津禅寺再度重建,2002年10月25日举行了全堂佛像开光仪式。这个时候,宏戒法师已经主持了这座寺院。宏戒法师是一个年轻僧人,今年29岁。

圆津禅寺之所以“词翰名四方”,主要是第三代主持通证和尚、第四代主持真朗和后来几代主持都精通书画,与当时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交往甚密,他们经常在圆津禅寺饮茶、吟诗、赏景、作画。从明代以来,禅院成了文人雅聚之所,赵孟頫、董其昌、刘墉、郑板桥、王昶等人都在这里留下墨宝。那时候,文人参禅成一时之风,为了养心、养身、养学问。

据《圆津禅寺小志序》:“吾庵地不过数弓,室不过数橼,非有琳宫绀塔之观,非有开堂聚讲之盛,精庐容膝,在震旦中不过一微尘耳。”旧时月色照着禅房,旧时的僧人很有自知之明,也很谦逊。他们有真学问,早把红尘看破,把禅机参透。

院内藏有大量明清名家书画,盈箱压案,其中有元刻“妙法莲华经”,明祝枝山、文徵明小楷行书合卷,吴伟业、王时敏等百余家分书经卷等。清末,松江杨葆光、安吉吴昌硕、邑人蒋云升等对该院所藏书画加以整理,辑有《清华阁书画目录》一卷。

圆津禅院内许多珍贵文物,部分毁于兵燹,部分为寺内不肖僧徒偷出变卖。至建国初,珍品已经不多,后大部分为江苏省文管会接收,藏于江苏省及苏州市博物馆,少数保存在青浦区博物馆。1999年开始整修禅院,翌年起对外开放。

资料:文化青浦

责编:胡小凡

上观号作者:绿色青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