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域面积596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3739亩,全部用于生态公益林建设,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83%,走进团结村,如同进入一个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文化气息浓郁。依托乡村公园建设,团结村新建航海博物馆、林地步道、休憩场所、河道保塌等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对界牌镇民居进行整体改造,多元发展人文旅游、民宿、农家乐、故居参观等项目。团结村连续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平安小区”,还获得国家森林乡村荣誉称号。
夯实生态基础,老街焕发活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团结村以港西乡村公园建设为契机,大力改善乡村居住环境。乡村小道间、公路民居旁,栽种了许多漂亮的树木和花卉,林间小道和合欢公园景色宜人。
为了保持村域水系通畅,实现河岸的整洁与美观,团结村通过实施沟渠整治、水系护岸改造、水系两侧绿化提升、滨水阶梯平台建设和涵改桥等工程,重建水体生态系统。依托港东公路联通内外,团结村打通了乡村内部路网,形成内部微循环,新建三沙洪路、航海路、天仙河南侧道路,提升7条“白改黑”道路,打造“步行+骑行”的慢行绿道系统。如今,规划建设的乡村林间步道和景观公园,为村里的老百姓创造了优美宜人的乡村居住环境。每天晚饭后,团结村港东18队村民顾亚萍都会到乡村公园散步。“现在村里就是个大公园。”
界牌镇原来是一条老街,过去繁华热闹。通过乡村公园项目,居住在老街上的几十户民居得到了改造,白墙黑瓦、竹篱环绕,江南水乡风格的民居展现在村民面前,陈干青故居修葺一新,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参观。“这里的房屋都翻建过了,原来破旧的五棚比较乱,通过整治,现在变得很干净。”团结村党支部书记沈玮向记者介绍,利用花博会和乡村公园建设的契机,团结村向广大村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并对老百姓的宅前屋后进行整治,清运垃圾1000多吨,拆除违章建筑及废旧房屋6700平方米,对17000平方米的农宅墙体进行亮化,整修破损副舍4100平方米。
界牌镇老街上原来有供销社、百货商店、药店,还有老百姓赶集的地方,现在,村里继续保留下老街原有的风味,之后,还会在老街上打造崇明糕、印糕、老白酒、土布、竹编等民间工艺小作坊。“乡村公园建设,很重要的就是在水、田、路还有其他的基础设施改造。”沈玮介绍说。
农旅融合,民宿产业发展壮大
随着乡村公园建设项目深入推进,团结村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建立农旅融合产业发展体系,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
团结村港东5队村民宋勤勤以前在市区工作,回到崇明后看见村里的发展越来越好,下定决心回家乡开起了农家乐。宋勤勤说:“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软件和硬件设施也齐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村里游玩,农家乐生意很好。”如今,团结村有八户农户开设了农家乐和民宿,他们年收入大多在十万元以上。在这基础上,团结村还利用老村委会和一些闲置房屋,继续打造民宿产业,鼓励村民抱团发展。为发展壮大民宿产业,村两委加大对农家乐、民宿的宣传推广,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发展民宿。目前,已引进“十八墅”民宿开发团队,为老村委会和有意向的村民设计、打造和管理高端民宿。
弘扬航海文化,深挖底蕴内涵
中国近代第一个远洋航海家陈干青就出生在团结村,这里有着悠远的航海文化历史。随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团结村以陈干青故居和陈干青故事为载体,积极向村民百姓弘扬陈干青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
航海家陈干青故居名为思蓼山庄,是上海不可移动文物。院落门前,“思蓼山庄”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陈干青于1936年所题。推开思蓼山庄朱红色大门,几棵粗壮的梧桐大树生机盎然,每一棵都有八十多年的树龄。陈干青幼子陈晓钟船长今年已经84岁了。他于2009年回到崇明,在此生活了近十年。作为陈干青12个子女中唯一子承父业的后人,陈晓钟船长追随父亲的脚步,一生航海30年,28岁就当上了远洋船的船长,乘风破浪、纵横四海。晚年退休后回到了故乡崇明,在父亲留下的“思蓼山庄”里,默默建起了一个私人纪念馆,向世人展示父亲当年所留下的大量珍贵史料。在思蓼山庄,随处可见中国航海历史的印记和沉淀,这种沉淀如同一坛陈年老酒,发出浓浓的醇香,飘逸出陈干青和陈晓钟干了一辈子的航海事业。“现在乡村生活越来越好了,在闲暇之余我们可以带自己的小辈参观陈干青故居,从小给他们埋下爱国主义精神的种子。”
目前,团结村已对陈干青故居实施修缮保护,着力推进故居的公益性展示,传承航海文化,展现港西及崇明特有的文化符号,把团结村建成一个集林旅、休旅、文旅、水旅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型多旅整合的产业体系,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小镇。
文字:欧阳蕾昵
供图:夏常青
上观号作者:上海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