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百年|第六讲:从五朵金花到全国科技时尚小镇

undefined

闵行是上海现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除了老闵行的“四大金刚”外,还有吴泾化工业的“五朵金花”:上海碳素厂、上海焦化厂、吴泾化工厂、上海电化厂(后为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吴泾热电厂。这“五朵金花”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为上海的工业生产和市民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

让我们走进它们的故事。

在解放初,吴泾地区的发展在上海市范围内并不突出,根据上海“二五”规划,依托吴泾的农业基础,吴泾地区建起了化学工业区。吴泾地区各级党组织结合群众积极配合,加快了化工区建设。

1958年9月28日,上海焦化厂在吴泾建厂。为了推动工业建设发展,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吴泾建立焦化厂、化工厂和电化厂。上海焦化厂为上海钢铁产业提供了几千万吨的焦炭、化工原料和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上千亿立方米的城市煤气。焦炉的运作相当特殊,炉体要保持在300摄氏度,工作条件也十分艰苦,然而在每次紧急情况中,焦化厂的一线党员总是冲在最前头,战胜血与火的考验。正是有这些党员不怕苦不怕累,坚守入党初心,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焦化厂改革发展风起云涌,企业连上几个台阶。

在这个时期,吴泾的交通、商业、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得到了改变,吴泾卫星城建设的推进,“以农养工”在最后成功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的综合发展,改变了吴泾地区的面貌,实现了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一次飞跃。

闵行镇90年代初,上海焦化厂已经拥有4座焦化炉,但是焦炉由于开放式的生产工艺,加上技术比较落后,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适应新时代的方向,坚定建厂初心,带动经济发展,焦化厂决定改革煤化工的生产工艺,最终形成“三联供工程”。“三联供”,指的是供化工、供煤气、供热电,清洁、环保、产气量大,碳的转化率达到了90%以上。“三联供煤气化工程”1992年3月2日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工程的目标是日产城市煤气320万立方米,实现上海城市煤气化超85%,甩掉80万只煤球炉,同时还生产20万吨甲醇。

当时《人民日报》用了这样一个标题报道“三联供工程”:《不把煤球炉带进二十一世纪》。1995年底,“三联供工程”建成投产,使得上海焦化的城市管道煤气产量占到全市的一半,上海焦化也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煤气生产企业。

上海焦化的“三联供”让千家万户燃起蔚蓝色的煤气火焰,同时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上海的城市环境。“三联供”是上海市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焦炉也从开始一座发展到六座,支撑着上海城市管道煤气的“半壁江山”。

吴泾化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强化环境保护,追求“产品功能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际和谐型”。以先进的科技、卓越的品质,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吴泾镇坐拥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五朵金花坐落在这里,吴泾镇如虎添翼,近些年来,吴泾镇也从上海化工重镇华丽转身全国科技时尚小镇,破茧而出,厚积薄发,“泾”彩蝶变。

上观号作者: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