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所学校11个校区,抱团发展!莘松中学集团成立

30年来,莘庄地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城乡结合部,发展成为宜居宜业的上海主城副中心;

30年来,莘庄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品牌。

今天,三十而立的莘庄已经发展成为闵行区基础教育体量最大、优质教育集聚的教育大镇强镇。

6月12日上午,“岁月如歌  ‘莘’育辉煌”莘庄镇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在莘庄商务区中铁大厦举行。

会上,回顾了莘庄教育30年的发展历程,同时,还发布了《莘庄镇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未来,莘庄将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位学生”的理念,进一步推动学区化建设。

一校带动多校

抱团发展

30年来,闵行区的莘松中学从最初的二十多个班级发展到现如今的一百多个班级,成为了一所远近闻名的优质学校。

今天,在莘庄幼儿园教育集团、闵行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基础上,“莘松中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

该教育集团包括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春申校区、明星学校、康城学校、师培附中、莘城学校、君莲学校和马桥复旦万科实验中学,共计7所学校11个校区。

目前加入的7所学校各具特色,如师培附中的科创教育、康城学校的足球和美育特色、明星学校的国学特色、莘城学校的书法特色、君莲学校的课本剧特色等等。

据悉,今后,这些学校的特色课程资源也将在集团内各校间辐射和推广,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多元化的优质教育资源。

据了解,莘松中学作为莘庄镇学区化初中项目联盟的牵头校,目前已经与各校一起开展了命题研究、学历案研究和特色教师工作室等项目的研究。

未来,莘庄镇也希望能够借助集团化办学机制,在“双新”和“双减”的背景下,引领集团内各校在内涵发展等方面站上新高度,为实现育人方式变革探索新路。

为莘庄学子打造“第二课堂”

1991年,闵行区实验小学校长何学峰来到了莘庄,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了整整32年,也一路见证了莘庄教育近30年来的发展。

他介绍说,闵行区实验小学的前身为创始于1905年的蒙正学堂,是莘庄地区最早意义上的一所现代学校。

近年来,随着莘庄地区人口的大量导入,学校不断拓展办学规模以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增加的需求。

何学峰表示,闵行区实验小学作为在莘庄这块沃土中不断成长与壮大的学校,未来将朝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重点聚焦课程建设、育人方式变革以及教师队伍发展等领域的提升,为周边百姓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通过教育集团的创建,加大发挥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教育教学共研、特色课程共创、教师队伍共建、场馆资源共享等学校内涵发展领域的示范、引领、辐射和激活作用。

莘庄镇党委书记吴敏华也提到,要让优秀的教学资源在校园间流动起来,同时,也要让社会多方优质资源汇聚学校,充分利用镇域内各类文化场馆、企业科研平台等资源,为学生打造校外“莘”课堂。

《莘庄镇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指出,今后莘庄镇将通过制度协同、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塑等途径,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

比如利用上海市青年发展型街镇争创、社区少先队阵地建设等契机,深化社校共建、家校共建,依托谢稚柳陈佩秋艺术中心、张渊艺术馆、社区学校门票展览馆、莘庄城市书房、艾为集成电路创新实验室等场馆,开发艺术文化类、人文行走类、科学创新类等多系列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打造“行走的课堂”。

为教师搭建快速成长的平台

莘松中学的教师徐鸿斌从师范学校毕业至今已经38年了。

在他30多年的教学生涯里,他一直扎根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线。

他从皖南小城来到上海西南的莘庄镇,先后在5所中学任教,2001年来到了莘松中学。

他说:“我来莘松的时候,莘松正当豆蔻年华,今天的莘松已经三十而立了。”

在莘松工作的二十多年里,徐鸿斌评上了高级职称,先后获得了闵行区首届“四有”好教师称号和“上海市园丁奖”,今年还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徐鸿斌在莘松中学的20多年里,一共送走了6届毕业生。

在一次毕业典礼上,他送给了学生两句话:今日挥手缘未尽,不辞长做莘松人。

在莘庄镇,像莘松中学教师徐鸿斌这样的教师还有很多。

《莘庄镇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发布后,莘庄镇将进一步打造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除了经费上的支持,还将成立一批莘庄镇名师工作室和特色教师工作室,并实施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为优秀青年教师搭建快速成长的平台。

据此,今后莘庄镇每两年将开展一次“莘睿园丁”和“教育莘秀”优秀教师发布活动,对获得高层次荣誉称号的教师、校园长,给予专项奖励。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