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熟人社区”?西渡街道这个地方有妙招

以“枝叶‘关’情 暖风拂‘港’”为工作框架,在村民小组内进一步细分网格发展党员志愿者或热心群众作为网格员,织密村内管理网,激活“神经末梢”,形成“隔壁邻舍”的熟人社区,打造“关”切百姓幸福的暖心“港”湾。

增强治理"内生动力"

关港村的10个小组分设有22个网格,用心选聘居住在本网格的,并且群众认可度高的村民代表、老党员、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等人员担任网格员,做到隔壁邻舍间人熟、地熟、情况熟,实施“滴灌式”精细化管理。

发挥挖掘好隔壁邻舍间作为带头人——网格员的作用和潜力,用“村民的话”管“村民的事”,互帮互助,关心村民,服务村民,配合村委更有效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使“隔壁邻舍”的社会治理模式更“贴心”和“精细”形成村民全面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良好格局。

激活自治"神经末梢”

村两委班子作为网格长每半个月召开一次“隔壁邻舍”网格化工作会议,不仅限于从网格员手中拿到人员数据,了解“第二手信息”,更要结合“四百”调研走访活动,用心用情了解百姓“急、难、愁、盼”等问题,与群众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摸清群众需求,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织密村内15分钟党群服务圈,依托“关港村党群服务站”,配置村卫生室、康复站、老年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红色代办”点等多元功能,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常态化组织村民集中学习、议事交流等活动,较好实现“小驿站、大服务”。

依托百曲和苑新建的“同心圆”党群微家,定期由村两委班子带队,积极做好宣传、活动开展、一站式便民服务,让从乡村走进社区的隔壁邻舍距离更近,感情更亲。

搭建互助"连心之桥”

推进急难任务走进“隔壁邻舍”,积极探索将河道维护、环境卫生整治等任务走进“隔壁邻舍”,例如,结合“以工代赈” 农村人居环境项目,组建人人皆为人居环境“啄木鸟”村民自治队伍,参与村庄清洁行动、农田环境清理、管线虚化、“小三园”建设等,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带动农村居民就业增收。

推进志愿服务进“隔壁邻舍”,实现“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着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组建“猫头鹰小分队”志愿者队伍,当好服务群众的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综合事务协理员、平安自治巡防员、乡村振兴助推员,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

依托关港村弯溪曲港、步步有景的特有环境优势,以及科技农业项目,根据季节特色定期开展集自然、生态、文化于一体的特色活动,包括亲子行走、手工项目、“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形成老幼互助,老幼共享的活动模式。

关港村紧紧围绕为民办实事的宗旨,立足群众需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民生实事切口,做实做细服务。结合“好邻好灵” 党建项目,常态化开展“健康守护”“特殊关爱”等专项行动,以每月定期走访、上门服务等方式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让温情服务进人心。

上观号作者:上海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