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丨沈志远:忠于真理的马克思主义学者

他们

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更是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创新

他们

以优异的学术成果报效祖国

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

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

他们

教书育人、桃李天下

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

统一起来

礼赞上海社科大师系列短音频

《海上先声》第六季②

请点击按钮收听音频

忠于真理的马克思主义学者

1934年,沈志远的《新经济学大纲》出版了!

这本书以流畅生动的白话文,论证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以及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规律,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更为完整、更为准确地介绍给中国读者。

而他的哲学译著《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则是毛主席在延安时期最爱读、批注最多的哲学书籍之一。

是怎样的人生经历,成就了这样一位通俗透彻、文质兼美的马克思主义学者?

1926年,沈志远受党组织派遣,和王稼祥、张闻天共赴苏联留学。五年里,他以优异成绩考取莫斯科共产主义科学院研究生、在共产国际东方部中文书刊编译处担任编译、参加《列宁选集》中文版的翻译工作……“面对积弱积贫的中国国情,他选择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探索之路”。

1944年,沈志远以救国会成员身份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新中国成立前夕,沈志远成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并参与《共同纲领》起草。1955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是上海唯一当选学部委员的经济学家。

1958年,沈钧儒来到上海会见沈志远,老先生诚挚地说:“我最初学马列主义,都是从你的书里学的,你是我的老师……”的确,他的著作粉丝众多,不仅限于经济学界,还包括文艺工作者、自然科学家、军人、青年学生,启蒙了一代知识分子。

在沈志远的纪念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胡绳说:

无论在什么环境中,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都是坚定不移的。回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我们忘不了包括沈志远在内的,为传播马克思主义而竭心尽力的许多革命知识分子。

master

沈志远

(1902—1965)

经济学家

原名会春,浙江萧山(今杭州市萧山区)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赴苏,先后在孙逸仙大学、莫斯科中国问题研究院学习。1931年回国,曾在上海、北平(今北京)、西安等地任大学教授,并参加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传播马克思主义。1933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抗日战争期间,任成都《大学》杂志主编及重庆生活书店副总编辑。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新中国成立后,任出版总署编译局局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副主任。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民主同盟上海市委主任委员。著有《计划经济学大纲》《新经济学大纲》《近代经济学说史大纲》《新民主主义概论》等。

【大师影像】

沈志远留学照片(第一排左起第三人)

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会期间摄,左起沈志远、吴晗、周恩来、沈钧儒、翦伯赞、楚图南

沈志远《实用经济学大纲》广告,《新华日报》1945年2月13日

沈志远主编《理论与现实》杂志书影

【大师专栏】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看文汇报"大师"专栏文章

来       源:上海社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文汇报

特别支持:上海社科院老干部办公室 于涛

上观号作者:上海市社联